读图4、图5,完成1-5题

1.关于福建省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C.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福建省秋季降水量分布规律是( )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逐渐减少 B.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逐渐增多 D.从西向东逐渐增多
3影响福建省秋季降水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若有500吨钢材要从三明运往厦门,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内河航运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5.小明从厦门乘火车去福州旅游,最便捷的旅行线路是( )
A.厦门→三明→南平→福州 B.厦门→泉州→莆田→福州
C.厦门→三明→莆田→福州 D.厦门→漳平→泉州→福州
A C C C B
下面是福建省某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表,请仔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样图)在下图中继续完成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分配柱状图。
(2)一年当中,该市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月,最低气温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0℃,年温差是_________℃。
(3)该市冬季的降水是多是少?____________。
(4)描述该市的气候特点:
冬季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
(5)该市的气候类型应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1)略 (2)7, 大于, 18.5
(3)少 (4)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5)C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台湾地区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特别行政区,②③两岛屿中,表示我国国有领土钓鱼岛的是________ 。
(2)在我国四大临海中,与两个地区都濒临的是________海。
(3)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有利条件是________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D.人口稀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港澳地区向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提供的是 ________。
A.资金、技术B.廉价劳动力C.淡水资源D.场地
(5)据图中信息可知,台湾岛中东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
(1)香港; ③ (2)南; (3)B
(4)A (5)山地
下图是广东省东莞市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口比例柱状图,据图回答28~30题。

28.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东莞市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 比例大约是( )
A.10% B.16% C.40% D.65%
29.下列是对东莞市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口变化趋势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三类产业均不断下降
B.三类产业均不断上升
C.第一产业不断上升
D.第二产业不断上升
30.根据图中第五次人口普查所示的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口比例柱状图,我们能够间接地推测到东莞市目前的经济结构应该是( )
A.以制造业为主 B.以旅游服务业为主 C.以采矿业为主 D.以种植业为主
B D A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A: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B:京广、京沪铁路直通本区 C:矿产资源和能源充足 D: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且毗邻港澳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这些产业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吸纳了数百万外地______劳动力。
服务业 非农
改革开放后,大量劳动力涌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新时代的“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是因为珠江三角洲( )
A: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人才聚集 D: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高
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港澳的优势是( )
A:廉价的劳动力 B:土地资源 C: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矿产资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是 ( )
A:加大了资源的开发力度 B: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 D: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要
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制造业 B:冶金工业 C:加工制造业 D:钢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