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的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

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

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

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

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人。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

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

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

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吧。

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

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

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会。

(摘编自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

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

D.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有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透光石也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关上的大方向是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

(3)有人说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所以才敢点名批评钱学森。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简要评述。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些事情,赞美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9:14:36 免费下载:《2010届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的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我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老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我们。

钱老本人也说:我不仅喜欢科学,也喜欢艺术。包括艺术理论。他在上海交大的时候,就读过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他说:我读后很受启迪,原来对艺术还可以用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分类。

应该说钱学森从青少年时期就有实事求是的品德,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没有这些成就不了大师。

在上海交大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钱学森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到,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去世之前还说:我这儿还有一份钱学森的卷子。

钱老对“一团和气”的学术空气很不满意。他批评说:大家当面都是你好我好,可是背后乱发议论,这不是搞学术的,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得很清楚:钱老和茅以升先生的争论。钱老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先要奠定好理论基础,再来学习工程技术。茅老看后有不同意见,认为先掌握了某种技术,再来学习理论,也不见得错,就发了一篇文章表示不同意见,直接点了钱学森的名字。茅老过世后出了一本文集,其中收录了这篇文章,但编辑把钱学森的名字隐去了。钱老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茅老在文章中批评的就是我,为什么不把我的名字点出来?学术上应该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人。所以,他马上就给这个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说希望你们再版的时候加一个注,就说茅老批评的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我应该负责任。

所以在学术上就应该公开争论,但是许多人抹不开面子,甚至互相封锁、互相保留,他说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钱老在生活上很随意,但在原则问题上很较真,不怕得罪人。

钱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情。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天他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文章,马上给我写了一个条:涂元季同志,我已经看到《人民日报》刊登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按照这个规定我是要缴税的。请你尽快帮我问清楚。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他们说:现在这个问题还在讨论阶段,请转告钱老,让他老人家不要着急,等具体办法下来后我们马上告诉他。

大事上更是如此。就拿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问题说吧,当时第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都是与钱老同辈的老科学家,谁来担当二代战略导弹的接班人?答案其实好多人都清楚,但就是没人敢公开提出来。在原航天部党委会上,钱老说:我认为,第二代的战略导弹要由年轻人来担当重任,总设计师由他们来当吧。

他说完后,大家马上热烈鼓掌,都说“同意“。要知道,说“同意”容易,但谁第一个发表意见可是得罪人的事!要不是钱老第一个提议,谁敢出这个头?

钱老晚年给自己定了几条规矩,如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这是钱老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唯一办法。钱老退休之后,无职无权,面对不正之风,他说: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

就拿成果鉴定会说吧,钱老认为:我不能说这些成果都是不好的,但是我知道鉴定会有很多文章,我区别不清,唯一的做法就是回避。但“回避”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比方说有一位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了一个项目,说这个项目是按照钱老的倡导来做的,希望他能参加鉴定会。钱老很郑重的回了一封信,说:虽然这件事情是我倡导的,但我只是知道宏观上的大方向,具体细节我并不懂,因此我不宜参加你们的鉴定会。

(摘编自2009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研究科学的钱学森,不仅读科学书籍、杂志,也读艺术、艺术理论书籍,甚至连菜谱都读,兴趣广泛,多读书是他成为科学大师的因素之一。

B.上海交大水动力学教授最初保留补扣了4分的钱学森的试卷,是因为他有先见之明,知道钱学森以后一定会成为伟大人物。

C.钱学森得知某出版社在出版茅以升文集时,隐去了茅以升直接批评自己的名字,便给出版社写信,要求其在再版时把隐去的名字恢复过来。

D.钱学森第一个提出第二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要有年轻人来担当,一是因为他学术地位尊崇,透光石也是因为他不怕得罪人。

E.钱学森郑重地拒绝参加某领导同志的孩子主持的项目的成果鉴定会,是因为该项目宏观关上的大方向是他倡导的,但具体细节他不懂。

(2)文章说“所以大家不要以为科学精神、科学品德是虚的”,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科学精神、科学品德”在本文的内涵是什么?

(3)有人说茅以升也是学术权威,所以才敢点名批评钱学森。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请简要评述。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些事情,赞美了钱学森怎样的精神品格?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科学大师钱学森  涂元季         我给科学大师钱学森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

本题关键词:钱学森,文字教学法,墙面涂料,阅读训练,阅读中枢,4-氯-1-苯酚,阅读新知法,液态涂科,血涂片形态学,4字试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