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齐国把土地送给秦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B: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C: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捎信给你说……)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
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解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与尔三矢。(动词,给予) 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动词,给予)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资助) 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动词,交往)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见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秦伯说,与郑人盟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因此,学之后才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之处之后才能够反省自己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他们贿赂秦国吗?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各诸侯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各诸侯国就越急迫。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和秦国不帮助五国啊!
选出加点“与”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例:失其所与,不知
A:则与之斗卮酒 B:客从外来,与坐谈 C:吾与点也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③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无人为之创建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吾与点也 C:为国以礼 比去,以手阖门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其可怪也与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各诸侯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各诸侯国就越急迫。 C: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迁移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啊!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了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击退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