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A:治国者 B:屠户 C:尸祝 D:厨师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指的是厨师。

“庖丁解牛”在说明荀子的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 是庄子的名篇, 阐明了养生的道理, 其中“庖丁” 相当于现在的哪种职业?

A:法医 B:兽医 C:屠户

6.下列四组加横线词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者秦也(《阿房宫赋》) 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B: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 C:虞兮虞兮奈何(《项羽之死》) 非吾故人乎(《项羽之死》) D:直夜溃围南出,驰(《项羽之死》)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阿房宫赋))

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D:期山东为三处(《项羽之死》)

13.下列句子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 ③怵然为戒 ④视为止 ⑤行为迟 ⑥为之四顾 ⑦为之踌躇满志 ⑧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18.文化经典阅读(6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庖丁解牛》)

(1)从第一段画线句中,可以得出一个著名的成语 。(2分)

(2)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怎样养生?(4分)

(1)目无全牛

(2)牛的筋骨交错聚结就好像纷繁芜杂的社会,庖丁面对交错聚结的牛的筋骨,能够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解牛时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人要在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做到“游刃有余”,做到养生,就必须像庖丁那样:做事顺乎其理,毋强行,小心翼翼,虽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理解国学经典语句含意的题目,此类题目的前提是正确翻译,通晓文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共22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臣之所好者,道也

(2)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

(3)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

(4)良庖岁更刀[

(5)族庖月更刀

(6)虽然,每至于族

(7)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8)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对“视为止,行为迟”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视/为止,行为/迟

C.视为/止,行/为迟 D.视/为止,行/为迟

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庖丁解牛经过三个阶段,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根据原文中的几句话,写出衍生出来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e18c7d8941a44253.gif]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