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对待儿童,成人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尊重()。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文言文阅读(21分)

(一)(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人不知而不( ) (2) 学而不思则( )

(3) 不其忧( ) (4) 不亦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从上面的语段中各找出一句有关学习方法和修身为人的句子 。(2分)

1.(4分)(1)生气、发怒  (2)迷茫而无所是从  (3)忍受(4)通悦,愉快

2.(4分)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我不也是君子吗?

3.(2分)学习方法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修身为人示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4分)

1.(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2. 略

3.略。(意合、有理即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翻译。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满),不也是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吗?

②(洞庭湖)向北(北面)通向巫峡,向南(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③用脚(把食物)踢给他人,(即使)乞丐也不会接受。(或:把食物用脚践踏后,乞丐也不会接受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