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食。信亦知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改动)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不行动

B.不为:准备

C.法当斩 :犯罪

D.一二日,何来谒上 :过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信亦知出人也远矣

B.虽长大 舍郑以为东道主

C.诸将亡者十数 愿十五城请易璧

D.非信无所计事者 嬴而不助五国也

1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1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他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

C.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

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长处,并劝说刘邦沐浴斋戒,修筑坛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2)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0:25:06 免费下载:《2017届山东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食。信亦知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沐浴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改动)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无行:不行动

B.不为:准备

C.法当斩 :犯罪

D.一二日,何来谒上 :过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信亦知出人也远矣

B.虽长大 舍郑以为东道主

C.诸将亡者十数 愿十五城请易璧

D.非信无所计事者 嬴而不助五国也

1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1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曾经在一位亭长家混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惹得亭长妻子很不高兴。

B.淮阴有位卖肉的年轻人,认为韩信虽然身材高大并佩带刀剑,却内心胆小。他当众欺负韩信,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

C.刘邦能够知人善任,他虽然没有发现韩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依旧采纳滕公的意见,拜韩信为治粟都尉。

D.萧何追回韩信后,对刘邦说了韩信的长处,并劝说刘邦沐浴斋戒,修筑坛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2)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

本题关键词:人不安全行为,人文常识,摄食行为,行为失常,行为无效,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准则,阴阳互为消长,传统饮食文化,从众行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