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严善思名譔,同州朝邑人。父延,与河东裴玄证、陇西李贞、蔡静皆通儒术,该晓图谶。善思传延业,褚遂良、上官仪等奇其能。高宗封泰山,举销声幽薮科及第,调襄阳尉。居亲丧,庐墓,因隐居十年。武后时擢监察御史,兼右拾遗内供奉,数言天下事。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长寿中,按囚司刑寺,罢疑不实者百人。来俊臣等疾之,诬以罪,适交趾,五岁得还。

神龙中,武后丧公除,太常请大习乐,供郊庙,诏未许。善思奏曰:“乐者气化,所以感天地、调五行。汉、魏丧礼,以日易月,盖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礼,阴也;乐,阳也。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帝从之。迁礼部侍郎。表皇后擅政,为社稷忧,求汝州刺史。尝语姚崇曰:“韦氏祸且涂地,相王所居有华盖紫气,必位九五,公善护之。”及睿宗立,崇以语闻,召拜右散骑常侍。

初,谯王重福徙均州,过汝,善思为刺史。及谋反,伪除礼部尚书。重福败,坐关通论死,吏部尚书宋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给事中韩思复固请,乃流静州。始,善思为御史,中书舍人刘允济为酷吏所陷,且死,善思力讼其冤,得免。户部尚书王本立见之,曰:“祁奚之救叔向,严公有之。”后见允济,语未尝及之。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开元十六年卒。子向,乾元中为凤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严善思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B.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C.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D.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以此命名,文中指考中了销声幽薮科的进士。

B. 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三年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

C. 太常,指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

D.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土地、稻谷之神,因为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严善思公正宽容,却遭陷害。他平冤多人,宽恕多家,疑案从无,但因此触怒来俊臣等人,被他们定罪陷害,并流放到交趾,五年之后才得以回京。

B. 严善思重视礼乐,提倡教化。他赞成太常的请求,主张恢复正常的音乐演习,认为礼乐不能崩坏,这改变了皇帝最初的看法。

C. 严善思远见卓识,见微知著。他准确预知相王李旦将继承大统,并叮嘱姚崇保护好李旦,姚崇也因此官封右散骑常侍。

D. 严善思施恩于人,得到回报。他因谯王重福一案受到牵连,被判死罪,但得到宋璟、李邕、韩思复的帮助,得以减轻罪罚,流放静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5分)

(2)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5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0:13:45 免费下载:《山西省康杰中学2017届高三模拟(五)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严善思名譔,同州朝邑人。父延,与河东裴玄证、陇西李贞、蔡静皆通儒术,该晓图谶。善思传延业,褚遂良、上官仪等奇其能。高宗封泰山,举销声幽薮科及第,调襄阳尉。居亲丧,庐墓,因隐居十年。武后时擢监察御史,兼右拾遗内供奉,数言天下事。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长寿中,按囚司刑寺,罢疑不实者百人。来俊臣等疾之,诬以罪,适交趾,五岁得还。

神龙中,武后丧公除,太常请大习乐,供郊庙,诏未许。善思奏曰:“乐者气化,所以感天地、调五行。汉、魏丧礼,以日易月,盖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礼,阴也;乐,阳也。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帝从之。迁礼部侍郎。表皇后擅政,为社稷忧,求汝州刺史。尝语姚崇曰:“韦氏祸且涂地,相王所居有华盖紫气,必位九五,公善护之。”及睿宗立,崇以语闻,召拜右散骑常侍。

初,谯王重福徙均州,过汝,善思为刺史。及谋反,伪除礼部尚书。重福败,坐关通论死,吏部尚书宋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给事中韩思复固请,乃流静州。始,善思为御史,中书舍人刘允济为酷吏所陷,且死,善思力讼其冤,得免。户部尚书王本立见之,曰:“祁奚之救叔向,严公有之。”后见允济,语未尝及之。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开元十六年卒。子向,乾元中为凤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严善思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B.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C.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D.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以此命名,文中指考中了销声幽薮科的进士。

B. 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三年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

C. 太常,指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

D.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土地、稻谷之神,因为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严善思公正宽容,却遭陷害。他平冤多人,宽恕多家,疑案从无,但因此触怒来俊臣等人,被他们定罪陷害,并流放到交趾,五年之后才得以回京。

B. 严善思重视礼乐,提倡教化。他赞成太常的请求,主张恢复正常的音乐演习,认为礼乐不能崩坏,这改变了皇帝最初的看法。

C. 严善思远见卓识,见微知著。他准确预知相王李旦将继承大统,并叮嘱姚崇保护好李旦,姚崇也因此官封右散骑常侍。

D. 严善思施恩于人,得到回报。他因谯王重福一案受到牵连,被判死罪,但得到宋璟、李邕、韩思复的帮助,得以减轻罪罚,流放静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5分)

(2)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严善思名譔,同州朝邑人。父延,与河东裴玄证、陇西李贞、蔡静皆通儒术,该晓图谶。善思

本题关键词:查阅文献法,文言文翻译原则,阅读训练,阅读中枢,严文井,阅读新知法,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合同文件,一文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