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19.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20.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19.趋利避害
20.荀子认为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荀子的这种利害观迎合了当时社会许多人的想法,有其代表性。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它过分强调了人对“利”的追求,忽视了人也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一面。
【解析】
试题解析:
19.根据“利”、“就”、“害”、“避”等提示信息可以明确答案为“趋利避害”。
20.解答本题,观点可以根据段首一句“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的意思概括;分析这一观点应该实事求是,既看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选自明代李梦阳《麓堂诗话》)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23.材料中的王摩诘是指 (朝代)诗人 。
24.根据材料,概括“阳关无故人”句传诵不衰的原因。
22.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23.唐代 王维
24.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惜别之情;盛唐以前没有人写出来;后世的离别诗难以超越。
【解析】
22.
试题分析:略
23.
试题分析:略
24.
试题分析:略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晋宋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潇洒酝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态自觉有出尘意。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古人所为常使意胜于法,而后世常法胜于意,意难识而法易知。颜柳之书,余一见即知其美。此书八九年中凡三见矣,今始识用意之妙。正犹有道君子,非久与之居不足知其所蕴也。
(选自方孝孺《题禇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
1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褚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
16.“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7.唐初与中唐书法大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5.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观禇公所书哀册/岂后人所可仿佛哉。(6分。每对一处得1分;多于六处,每多答一处倒扣1分)
16.颜真卿、柳公权(2分。每点1分)
17.唐初书法超凡脱俗,中唐书法法度气势兼备。(2分。每点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其中标志词应抓住:“矣”常用于句尾,其后应断开;“故”“岂”常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调动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一般的,在书法届,一提到“颜柳”, 则应是指颜真卿和柳公权,人们对他们有“颜筋柳骨”之称。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7.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原文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如:“陵夷至于中唐,法度森然大备,怒张挺勃之气亦已露矣”、“唐初诸贤去古未远,故犹有晋宋遗风”等,所以概括为:唐初书法超凡脱俗,中唐书法法度气势兼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5分)
韩昭侯以申不害为相。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选自《资治通鉴》)
23.19.从申不害在请仕从兄遭拒后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24.20.你怎样评价材料中的韩昭侯?(3分)
23.19.知错能改(私求被拒不撂挑子)
24.20.①知人善用;②能明法度;③善于说理;④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21.19.
试题分析:申不害在请仕从兄遭拒后的表现是“乃辟舍请罪”,可见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20.
试题分析:①由“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可知其“知人善用”;②由果断拒绝申不害的请求,可知其“能明法度”和“坚持原则”;③由他的一翻解释而让申不害“辟舍请罪”,可知其“善于说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盖以心为官,出孔子之后;以性为善,自孟子始。然后之学者尽废古人入德之条目,而专以心性为宗,致虚意多、实力少、测知广、凝聚狭,而尧、舜以来内外交相成之道废矣。……然而知其为恶而后进乎善以至于圣人,故能启伪以化性,使之终于为善而不为恶,则是圣人者,其性亦未尝善欤?”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23.根据材料判断,叶适的话引述了孟子的“ ” 思想和荀子的“ ”思想 。(2分)
2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对叶适的思想作客观的论述。 (3分)
23.孟子的“性本善”或“性善说” 和荀子的“性本恶”或“性恶说”(2分)
24.叶适一方面批判了孟子性善论的片面性,认为以心性为宗主的结果造成了性与客观事物的相互脱离,也就违背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的“内外交相成之道”。一方面对荀子的性恶论有一定程度的肯定,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启伪化性”、去恶为善,最终可以起到“为恶而不为善”的作用。(写出一点2分,两点3分)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 凡 一 言 一 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 广 辑 因 文 析 类 以 成 一 家 言 其 大 要 采 诸 序 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缀 一 词 ,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2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_________ 。 (1分)
22.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4分)
20.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21.刘义庆
22.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

7.(3分)D 常:固定的。
8.(3分)D A项,前者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结构助词,表示定语后置。B 项,前者为表修饰的连词,不译;后者为并列连词,而且。C项,前者为语气副词,难道;后者为代词,它的。D项,皆为介词,比。
9.(3分)C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令人羞愧,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10.(3分,每空1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后人称其“_____________”,又把他和_________并列,称作“_________”。
樊川文集,杜牧,小杜,李商隐,小李杜。
默写下面名句的上句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阿房宫赋》)
略
【详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默写下面名句的上句
________,________?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略
【详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