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①,人焉廋②哉?人焉廋哉?”
【注】①所安:当时的心境。②廋:sōu,隐藏、藏匿。
18.“人焉廋哉”中的“焉”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焉”字用法和意义相同?(2分)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D.犹且从师而问焉
19.综合所给的两段文字,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不超过30字。(2分)
18.A
19.要观察一个人,应当从他的言论、行动看到他的内心,才能全面了解。(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18.
试题分析:均为疑问代词,哪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论语·颜渊)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辱矣。” (论语·里仁)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24.从孔子回答子贡的话和子游的话中可以看出儒家什么样的交友观?
25.谈谈你对孔子以“匿怨而友其人”为耻的看法。(4分)
24.交友要适度。(1分)
25.孔子主张为人要真诚,他推崇“友直”、“友谅”,提出交友时要“忠告”、“善道”。(1分)他虽然强调交友时要“不可则止”,但他憎恶哪些把仇恨或不满掩藏在心中,表面上装作很友好的人。(1分)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这种“匿怨”之人,具有“乡愿”的特征,不易识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1分)倘跟这种人交往,后果不堪设想,故耻于与这种人交往。(1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这两句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归纳总结。“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译文:“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诱导他,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译文:“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这两句话说明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和朋友相处。也就是说“交友要适度”。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开放,答题时,要先了解“匿怨而友其人”的意思,即“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对这种做法,孔子认为是可耻的。组织答案时,一是要点出孔子交友的原则,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诗经 桃夭》,回答问题 (6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2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
21.重章叠句
22.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21.
试题分析: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24.孟子这段话的话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针对宋国大夫戴盈之拖延减轻人民赋税负担。25.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不能采取推托敷衍、蒙骗世人的手段。必须立即、彻底改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子曰:“由也,⑴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③;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④;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⑵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篇》)
[注]①居:坐。 ②荡:放荡。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③贼:害。 ④绞:说话尖刻。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由呀,⑴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⑵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各2分)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字数200字左右。(12分)
答:
第一段文字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知,不要把物欲追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段文字则表达了要追寻真知,需要自信的精神。(4分)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追求真知过程中的精神准备。(2分)贪图物欲享受则会使人懈怠懒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则会使人轻易言弃,不能坚持到底。(4分)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将高度自信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②闻道者,必真知而笃信之,吾辈自己不能自信,心中已无把握,焉能闻道?(《曾文正公全集》)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所体现的精神,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字数200字左右。(12分)
第一段文字表达了一个人要想立志于追求真知,不要把物欲追求放在第一位;第二段文字则表达了要追寻真知,需要自信的精神。(4分)两则文字共同体现了追求真知过程中的精神准备。(2分)贪图物欲享受则会使人懈怠懒惰,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乏自信则会使人轻易言弃,不能坚持到底。(4分)作为21世纪的青年,更应将高度自信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
(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23.从第(1)段文字看,“圣”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实践“仁”途径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1)( 2)两段文字看,孔孟对“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请作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分)圣: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践“仁”的途径:能近取譬。(各1分)
24.(3分)孔子:仁,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也即己欲富而富人,己欲诚而诚人,己欲善而善人……以己及人,济世为人之心。(1分)
孟子:“恻隐之心”便是“仁”,善心,其本质就是爱心;(1分)仁心是内在固有的同情心。(1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将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4.孔子认为周礼集夏商两代之大成,从上述选段中,你能看出他为推行恢复周礼做出了怎样的努力?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孔子将自己直接系于文王之后,以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自居,将之视为是受命于天的一种责任,并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在他晚年的哀叹中,虽然饱含了理想不得以实现而年老体衰的悲凉,却鲜明反映了他对周礼的无限思慕与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