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B.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C.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D.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九品,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C.凤阁舍人、太子、率更令、宰相、监修、左散骑常侍、安州别驾、工部尚书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2)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0:03:47 免费下载:《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①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B.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C.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D.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氏》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九品,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C.凤阁舍人、太子、率更令、宰相、监修、左散骑常侍、安州别驾、工部尚书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在因公殉职或者阵亡的军人、警员、公务员等,或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2)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

本题关键词:查阅文献法,文言文翻译原则,小儿阅读障碍,阅读训练,阅读中枢,论文题,阅读新知法,话题作文,文本分析,阅读理解策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