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面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一家民营机构对中国民众的对日态度的调查的主要结果是过半的中国民众因日本至今没有认真反省侵华历史而对其并不抱有好感。
答:(1)
(2)
(3)
(1) 日本至今没有认真反省侵华历史,
(2)因而有过半的中国民众对日本并不抱有好感,
(3)这是一家民营机构对中国民众的对日态度的调查的主要结果。
解析:
无
.仿照例句,写一个与之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3分)
春秋战国,是一个纷争不断的年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
大唐盛世,————————— ,—————————— , ——————————.
是一个国泰民安的时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
解析:
无
下面是一首《祖国颂》的长诗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像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你唱起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要融进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①也要飞翔在你明亮的天空;②为你捧出一束沉甸甸的花果;③如果我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次声波”下定义。
①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在空间传播而形成的。
②入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③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
④超声波与次声波都不能引起入耳的听觉。
答: ___ _
人耳感觉不到的低于21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或:次声波是人耳感觉不到的低于21Hz的声波。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模仿划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3句,要求(1)内容围绕“崇高”,句式类似,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6分)
崇高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觉到巍峨; , 。心中有了这种感受,也许你就会摆脱空虚,远离庸俗,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答:
示例:它可能是一片大海,让你体会到一片壮阔;它可能是一座雕像,让你感悟到肃穆;它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了伟大和纯粹。(每句2分)
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两个节日中任选一个,仿用例句,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要求:内容符合节日特点,句式可灵活,富有文采。(3分)
例: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 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一缕英魂万古传。/ 龙舟竞发千帆舞,汩罗江畔吊屈平。(内容2分,表达2分)
根据语境,仿写三个句子。
我认为学习有三种境界:知,悟,用。“知”是摹取——有选择地学习,“悟”是————————,“用”是——————————。择师于书本与人物,解决的往往是“知”的问题;————————。第二个说万有引力的,源于“知”(引述);第一个说万有引力的,源于“悟”(发现)。由能“知”到能“悟”,犹如鲤鱼跳龙门;由能“知”到能“用”,就如跳过龙门后,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洗天润地,创造一个新生态。
是升华——有发现的学习,是结晶——有创造的学习,择师于自然与生活,才能解决“悟”的问题。
解析:
仿写句子要注意句式一致、修辞相同、情感一致等
根据下面提示,请仿写句子。(4分)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 ;是珠落玉盘的琵琶, ;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是皎洁的汉宫秋月 是高山流水的琴瑟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特点,另写一组句子。(不一定与原句字数相等)(4分)
夜空的疏星,并不因为明月就在面前而收敛光辉;
园中的兰花,并不因为牡丹就在头上而羞于绽放;
, ; , 。
参考答案: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
路边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胆怯躲藏。
阅读下面文字,按时间顺序叙述句子的意思。
7月19日,意大利政府在被誉为清廉运动一面旗帜的米兰检察院检察官迪彼得14日抗议意大利政府7月13日颁布禁止对涉嫌贪污受贿犯实施“预防性逮捕”的法令,宣布米兰检察院集体辞职后,撤消了上述法令。
7月13日,意大利政府颁布了禁止对涉嫌贪污受贿犯实施“预防性逮捕”的法令。7月14日,被誉为清廉运动一面旗帜的米兰检察院检察官迪彼得宣布米兰检察院集体辞职,抗议政府法令。7月19日,意大利政府撤消了13日颁布的法令。
解析:
此题实际上是一道长句变换成短句的考查题。抓主原句的主干,理清原句的层次最为重要。分析原句可以看出包含下面几层意思:一是意大利政府撤消了禁止对涉嫌贪污受贿犯实施“预防性逮捕”的法令;二是米兰检察院检察官迪彼得抗议意大利政府颁布禁止对涉嫌贪污受贿犯实施“预防性逮捕”的法令;三是意大利政府颁布禁止对涉嫌贪污受贿犯实施“预防性逮捕”的法令。明白了上述几层意思,然后按时间先后并添加必要的词语,组织成几个短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