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芙蓉国”借指湖南,出自()的“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的名句。

A:王夫之 B:谭用之 C:周敦颐 D:王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上高楼接大荒,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奇漳汀封连四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8.这首诗的颔联、颈联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者写景角度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8.都主要运用了比喻(或象征、双关、借景抒情等)。颔联表面上是在描写夏季的“惊风密雨”侵袭“芙蓉薜荔”的景象,实是暗写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围攻、__,用自然景象暗喻世间人事,曲折含蓄;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结的愁肠,自然贴切。(3分)

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

9.通过登楼远望,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伤和不平。(4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思考。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本题当联系作者的身世来谈。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表达内心的郁闷悲苦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七律,选出赏析错误的一项(3分)(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A:首联登高望远,景中有情,感物起兴,定下全诗“愁”的感情基调,这愁情像苍茫的海天,像曲折的江流,弥漫全诗。 B:颔联近处着笔,真切细致地写出了夏季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芙蓉”“薜荔”这些象征美好人格的事物遭受“乱飐”和“斜侵”,又表现出对作者遭遇政治打击的无限同情。 C:颈联远景含情,由己及人,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心驰远方。对仗工整,仰观“岭树”,俯瞰“江流”,全方位表现诗人对好友的挂念,以及望而不得见的惆怅。 D:尾联不仅点出作者与标题中四位刺史的共同处境——被贬荒远之地,而且道出了同在荒远,却音书难通的事实,让人倍感心痛,回味绵长。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蚕虫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

(2)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1)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2)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3)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描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考查材料均来自教材,属于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难度不大。只需要按照教材和考纲的要求进行背诵默写,全面掌握。难写易错字:飐、羡、遨游。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重庆卷)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奇漳汀封连四州》)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答案】13.

(1)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2)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

(3)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做此题主要靠积累,还应注意正确书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蚕丛及鱼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2)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奇漳汀封连四州》)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      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2)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

(3)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