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本文描写作者心情的语句,理出作者的行踪,说说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行文顺序又是什么。
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心情的不宁静——游荷塘排遣不宁静——喜悦与哀愁——惦着江南更添苦闷——回到现实,仍不宁。行文顺序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序:出门——缓步前行——荷塘——荷叶——荷花——月光——树木——山色——怀古思乡——进门。
【解析】此题帮助了解本文的线索内容,注意本文的内圆与外圆的结构线索。内圆是指感情由不宁静到宁静,再到不宁静。外圆是指出家门,游荷塘,再回家门。
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内容和效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B:“泻”与流水照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满荷塘的情景。 C:“静静地泻”,有声,有形,产生了寓动于静的表达效果。 D:“月光如流水一般”突出了月光朦胧而酣畅的特点。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6分)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给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 。 ,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21.该语段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作者是 (国籍)的 (作者)(2分)
22.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简洁且句式恰当的句子。(4分)
21.美国,海伦•凯勒(各1分)。
22.“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一句2分,每处语言不简洁或句式不与上下文和谐的扣1分)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语段出自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节选部分。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与得体,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第一处表达应与“耳聋”、“失去听觉”有关;第二处表达必须有与“触觉”有关的词语。句式上看,第一处要使用“犹如……”句式;第二处要使用“……吧”句式,省略号处需要填一个动宾词组。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最好的位子
(美)布鲁斯·瓦格纳
一位朋友打电话来告诉我,王子将在周五晚上举行高级演奏会,每张门票32万美元。最近我刚继承了一笔遗产,这个数目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我思考了两秒钟,就决定把钱投在这件大事上。300张VIP票已经全部卖完了。可是没关系,我只加了15万美元,就成了另一个VIP。
演出于凌晨两点在贝弗利山酒店一间带走廊的平房里举行。太爽了!在座的可全是名人——“美国偶像”评委西蒙·考威尔、名作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名导演麦克·莫尔、电影明星希安·拉博夫、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小公主艾玛·沃特森、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当然还有我。因为又额外加了18万美元,我坐上了最靠前的位子,而其中又属我坐得离王子最近。坐上最好的位子,使得我被人诅咒了无数次。
演奏会结束后,我居然受邀与王子共餐,我坐得离这个传奇人物更近了。这种亲密特权使我又花了8.5万美元,但是没关系,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
简析“我”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是继承了一笔遗产的暴发户,(1分)不知物力维艰,奢侈使用大笔金钱,只为和“王子”近距离接触,除满足虚荣心之外毫无意义。(2分)“我”体现了某些没有通过创造而获得钱财的“暴发户”的典型弱点;(1分)通过刻画“我”的形象,作者对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批判。(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窦娥冤》第三折一开场的环境描写,虽为简笔勾勒,却历来为读者称道。此文中②处,作者认为用来造足“震撼人心的悲剧气氛”的是( )。
A.鼓、锣、拍板、笛等乐器
B.监斩官的上场
C.行刑付斩前的阴森__。
D.监斩官的上场,行刑付斩前的阴森__,鼓三通,锣三下
10.③处“中国戏曲的特点”是( )。
A.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 B.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C.观众急于知道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 D.顺应观众的急切知道的心理
11.④处“用‘ ’三个字领起全曲”,这三个字是( )。
A.没来由 B.犯王法 C.不提防 D.遭刑宪
12.⑤处“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为什么不讲究“句子成双”而会有“单句”产生?作者推测的几种可能是( )。
A.行腔拉音,造成余音不绝的气势。
B.由于音乐与感情高度交融,而以拖腔行吟代替了一句。
C.以音乐代替,以歌代言。
D.因为感情的蕴藉难以言传,而以音乐代替。
13.⑥处“这种现象”指( )。
A.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有单句。 B.[正宫·端正好]正好只有五句。
C.诗词曲讲究偶句对称。 D.古曲谱大多数已经失传。
14.⑦处的“前一种现象”和“后一种现象”分别指( )。
A.讲究偶句对称,句子成双;在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中,常碰到单句。
B.以音乐代替;以歌代言的替代。
C.以拖腔行吟代替;以音乐代替。
D.以音乐代替;造成跌宕效果的戏曲过门音乐。
15.⑧处“开口唱的这两句,首先把人带入到一个怨屈、悲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凄凉境地中”的原因是( )。
A.发音时声带颤动。
B.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
C.选用了言前韵,韵母是鼻韵母。
D.使用的先天韵,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
16.本文作者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窦娥冤》第三折的?( )
A.一个角度,即具体分析[端正好]。
B.两个角度:一是悲剧气氛;一是艺术形式。
C.两个角度。第3自然段写了一个角度——从戏曲音乐的角度,分析关汉卿采用[正宫]乐调,便于表达惆怅和悲壮的声调和感情,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基础。
D.两个角度。第4自然段写了另一个角度——从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句数角度,分析[正宫·端正好]采用单句形式,采用“先天韵”,为第三折营造出悲剧氛围。
9.D
10.A
11.A
12.B、D
13.A
14.D
15.D
16.C、D
【解析】
9.(A制造开场的悲剧气氛,BC不完整)
10.(“这就顺应了”中的“这”,指代“窦娥也必定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质即“以唱段刻画人物内心”。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可知)
11.(结合“没来由”的内涵及记忆解答)
12.(结合下文“这种现象是由于音乐与感情高度交融而产生的。或者是拖腔行吟代替了一句”“或者是因为感情的蕴藉难以言传,而以音乐代替”选择)
13.(⑥处“这种现象”指上文中“这是词曲才独有的现象”,即第⑤句所指)
14.(从“这种音乐替代与造成跌宕效果的戏曲过门音乐不同”可知,⑦处的“前一种现象”和“后一种现象”分别指以音乐代替;造成跌宕效果的戏曲过门音乐。)
15.(AB两项不完整,C项“选用了言前韵”错误。据语境可知,《窦娥冤》第三折正是选用了具有“韵母是鼻韵母,发音时声带颤动”特点的“先天韵”,才把人带入到一个冤屈、悲怆而又无可奈何的凄凉境地中)
16.(从“这就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为第三折打下了悲剧的基础”可知,第3自然段写了一个角度——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从“[正宫·端正好]这个曲调的字可以不拘泥于原谱而有所增减,而句却不能增减,只能是五句”, “又由于《窦娥冤》第三折的用韵,选用了元杂剧使用的《中原音韵》中的先天韵”,可知第4自然段写了另一个角度——从配有乐谱吟唱的词曲句数角度,分析[正宫·端正好]采用单句形式,采用“先天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共6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之中,又使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8.对“真的猛士”中的“猛士”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刘和珍 B.为革命献身的烈士
C.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先驱 D.包括刘和珍等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
9.对第一个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烈士为生活的平淡无奇而悲哀,以为国捐躯而感到幸福。
B.歌颂烈士的英勇无畏,哀叹烈士生命的短促。
C.作者为烈士之死悲哀,为其献身精神而备感欣慰、自豪。
D.烈士为国家为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悲哀,以勇往直前、为国为民奋斗献身而感到幸福。
10.画线句为何用问号,理解正确的是 ( )
A.对他们是哀痛者和幸福者表示怀疑
B.启发读者思考猛士是多么崇高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C.肯定这些猛士的行为
D.表示不理解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
8.D
9.D
10.B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文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角度分析,“猛士”在文章中指的是包括刘和珍等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所以选D。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分析时,可抓住“真的猛士”在文章中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来思考。所以选D。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此类题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文章中以刘和珍君为代表的猛士的思想品格分析;在表达技巧上,运用反问句可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具有启发意义。因此选B。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西部,因其主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这座历史名山的最大特点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就自然风光而言,天柱山地处我国南北 ① 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既具北山之雄,又有南山之秀,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其独特之景观包括天成奇石、秀美竹韵、晶莹秀水、诡秘洞府等,可谓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就人文景观而言,这里有古代先贤挥毫泼墨留下的题刻,有佛道两教修行传法的寺观。天柱山的钟灵毓秀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李白吟出了“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的诗句,并表示“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更是穿越历史,被人传唱至今。王安石在潜山任舒州通判时,拥火夜游石牛古洞,作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而 ② 于湖北黄梅地曲的地方剧种黄梅戏一植入天柱山这片土壤后,立刻奇葩绽放,唱响中华大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在这里被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
3. 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擎(qíng)天一柱 B. 相得益彰 C. 钟灵毓(shū)秀 D. 奇葩绽放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交汇 发端 B. 交汇 发源 C. 交会 发端 D. 交会 发源
5.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乐府诗集》。
B.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将进酒》都是他古体诗中的经典之作。
C. 王安石字介甫,“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和《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代表作品。
D. 我国的传统戏曲剧种繁多,表演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审美风格独树一帜。
3.C
4.B
5.A
【解析】
3.
试题分析:钟灵毓(yù)秀,钟:凝聚,集中;毓:产生,孕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
4.
试题分析:
“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如“长江口咸水淡水交汇”。
发端,指开端,创始(如一个过程或一连串的事件);发源,指江河等开始流出,起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A张冠李戴,《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考点: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处之道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是“屡次”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有一个哲学,名叫《豪猪的哲学》
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那么,应该怎样与朋友相处呢?
子贡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孔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
13.根据所引用《论语》的两句话,孔子和他的学生认为应该怎样与人相处?(3分)
14.对于孔子的这种与人相处之道,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理由何在?(6分)
13.孔子认为与人相处不能疏远也不能过于亲密。别人做错了事,真心相劝,善意引导,他实在不听也就作罢,不要自取其辱。
14.赞成。①各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观点,人家不接受你的意见,再多说也未必有效。②过于去凑近别人,似于献殷勤,会令人讨厌,也辱没了自己的人格。③人与人不可能绝对一致,总存在差异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求同存异,有点包容,不必事事处处强求一致。
不赞成。①同志间朋友间要相敬相亲,团结是最重要的。②帮助人要有诚意,诚则灵。③因为害怕受辱就放弃,还是有私心。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孔子和他的学生话语中蕴含的道理的理解,只要能读懂这句话,考生就能写出把握问题的答案,实际上也是考查了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孔子这种与人相处的观点的看法,考生可以抓住不过于亲密的原因来谈,也可以抓住不能疏远的理由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
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
周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
周萍:(失色)爸!
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①理由合理、充分;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3分)
【答案】
答案示例一:甲句更好。①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②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
答案示例二:乙句更好。①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②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鉴赏分析语言的题目,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一句来作答,分析的理由可以从语意的表达上,表达技巧上的运用上,或句式的运用等方面来鉴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 甲 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叶随彩笔参差长, ”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在宋代,折叠扇从日本和高丽先后传入中国,扇面以纸、绢等制成,并以其新颖、灵巧、轻便受到欢迎。到明代中、晚期风靡一时,效仿四起,出现了大量以诗、书、画为主体的扇面,另外又 乙 现出一批制造扇骨与扇面的能工巧匠。于是,折叠扇开始,并有取代传统团扇之势。总之,从扇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小一扇,凝聚了历代工艺的优秀成果,技艺 丙 ,异彩纷呈。
2.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孕育 涌 精湛 B.蕴育 涌 精通
C. 孕育 出 精通 D.蕴育 出 精湛
3.第一段横线处最佳的对句是( )
A.汗流浃背曾施力 B.花逐轻风次第开
C.频摇不怕落莓苔 D.有风休动麝香衣
【答案】
2.A
3.B
【解析】
2.
试题分析:
孕育:是一个事物被孵化出来,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蕴育:是一个事物本身所具备,只是将能量储备到更加强大的状态。精通是动词,精湛是形容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
从对联的句式和语意对仗的特点上来看,最合乎要求的是B项。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