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始尔未为久。(动词,算作) B: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 C:非为织作迟。(因为) D: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 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
2. 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白),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计。
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刁习,明月技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王言许,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白),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计。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
【顾】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顾念,关心) 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只是,不过) C: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顾及,考虑)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看望,拜访)
文言文阅读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①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噍呵:申斥。噍,通“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功次迁为中郎将 次:依次
B.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属:通“嘱”
C.常让他将 让:责备
D.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 相:辅佐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绾称病不行 B.文帝且崩时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吾攻赵旦暮且下
C.上赐之剑 D.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执其手而与之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敦厚”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有功,常让他将 ③将河间兵击楚,有功 ④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 ⑤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 ⑥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9.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绾历任文、景、武三朝,为人醇厚谨慎。文帝时,有一次太子孝景召请文帝左右近臣饮,卫绾借口生病推辞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时间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却一天比一天谨慎。景帝曾想赐给卫绾一把剑,被卫绾回绝,卫绾不与人争功。景帝认为他廉洁忠诚,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来因为军功而被封为建陵侯
C.卫绾曾做太子太傅,后业代替挑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迁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的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
D.武帝即位后,丞相卫绾在景帝卧病时曾滥杀无辜而免去了官职
集中答案6.C 7.D 8.A 9.D
集中解析
6.C(让:推让)
7.D(A而:转折连词; B且:将,副词; C之:第三人称代词 D ①以:因为,介词;②以:用,介词)
8.A(③有战功;⑤因功而升迁;⑥被免官的原因)
9.D(“滥杀无辜”错,见译文)
译文:建陵侯卫绾是代国大陵人。他因为擅长戏车超乘,被任命为宿卫侍从的郎官,用侍汉文帝,积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他情性醇厚谨慎,没有其他的才能。孝景帝在做皇太子的时候,召请皇上的左右近臣饮宴,卫绾却装病不去。文帝在临死的时候,嘱咐孝景帝说:“卫绾是位年辈尊而有德行的人,你要好好对待他。”到了文帝崩逝,景帝即位,有一年多,对于卫绾不加闻问,而卫绾一天比一天谨慎。
景帝驾幸上林苑,命令中朗将卫绾共乘一辆马车,随身护卫,景帝回去后卫绾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辆马车吗?”卫绾说:“微臣从一个戏车的士卒,侥幸得以因功依次升迁为中郎将,我自己不知是什么缘故。”皇上问道:“我做皇太子的时候召你来饮宴,你不肯来,为什么呢?”卫绾回答说;“真是罪该万死,不过那时实在是有病。”皇上赐他一把剑,他说:“先皇帝赐给臣的剑已有六把,臣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赏赐。”皇上说:“剑是人往往拿来送人或交易他物,难道惟独你保存至今吗?”卫绾说:“都还在。”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剑,剑都还在剑鞘之中,不曾佩带过。中郎将所属的郎宫犯了过错,卫绾常常隐瞒他们的罪责;他又不和其他的中郎将争执。有了功劳,也往往让给其他中郎将。皇上认为他廉洁忠诚,其实没有害人的歹心肠,于是任命他为河间王的太傅。吴楚七国__的时候,皇上任命卫绾为将军,率领河间的军队去讨伐叛军,他颇有功劳。被任命为中尉。过了三年,卫绾又因军功,在孝景前六年中,被封为建陵侯。
次年,即孝景前七年,皇上废太子荣为临江王,诛杀太子之舅栗卿等外家亲属。皇上因为卫绾是位年高有德的长者,不忍命他按治这桩大狱,于是赐他告假返乡,而命郅都搜捕治理栗氏之狱。后来,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过了许久,升任他为御史大夫。过了五年,代替桃侯刘舍为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但举职分内例行之事上奏,不别有所议论。但是自从他开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终究无所建树,亦无过错。天子认为他敦厚老成,可以辅佐少主,对他很尊重和宠信,赏赐甚多。
他做了三年的丞相,景帝逝世,武帝即位。却因在景帝卧病时,官府中的囚犯大多是无罪受冤屈的,而他官居丞相未能负起责任,所以免去他的官职。后来卫绾去世,他的儿子卫信继承侯爵,因犯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侯位。
【标签】文言文阅读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其次,则骈体文,尽可铺排。何必借诗为卖弄?自《三百篇》至今日,W#W$W%.K**S*&5^U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惟李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如剃僧发,如拆袜线,句句加注,是将诗当考据作矣。吾有所感,故续元遗山《论诗》,末一首云:“天涯有客号阾痴,误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节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近见作诗者/全仗糟粕/琐碎零星/如剃僧发
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
(2)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秀之限令用钱,百姓至今受其利。
(3)所携宾僚,并京邑贫士,出为郡县,皆以苟得自资。
(1)没有人不惊慌跌倒,大声呼喊,唯独刘秀之不动,大家都对他的行为感到惊奇(认为他很独特)。
(2)这之前(先前),汉川百姓都用丝绢作为货币(进行交易),刘秀之限制(用绢)命令用钱币交易,百姓到现在还享受到这种好处。
(3)他们所携带的宾客、幕僚,以及京城的贫士,出任郡守县令的,都把不法所得当做自己的资产。
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__,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译文: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译文:
(3)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译文: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3分)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因”“勒”各1分,句意1分)
(2)(3分)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王”,“祖考”,“独”各1分)
(3)(4分)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悉”“事”各1分,两个句式各1分)
【小题1】顾:只是
【小题2】①③错
【小题3】“徐敬业起兵__”在后,并非“为内应”
参考译文:
裴炎,字子隆,是绛州闻喜县人。性情宽厚,很少谈笑,有奇特的节操。高宗前往东都,留皇太子在京师,让裴炎辅佐。皇帝有病,太子监国,下诏裴炎和刘齐贤、郭正一在东宫商量处理政事,等到皇帝病危,接受遗命辅佐太子,就是唐中宗。
中宗想要任命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并授予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意,皇帝发怒说:“我即使有意把国家让给韦玄贞,难道又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吝啬侍中这一职位呢?”裴炎感到担忧,便与武后谋划废掉皇帝,武后命令裴炎、刘祎之带兵入宫,宣布武后命令,扶皇帝下殿,皇帝说:“我有什么罪?”武后说:“将天下交给韦玄贞,难道没有罪吗?”便废皇帝为庐陵王,改立豫王为皇帝。裴炎因为制定谋策的功劳,封永清县男。
武后执政后,逐渐放纵,于是武承嗣请求建立七庙,追封自己的父祖为王,裴炎上谏说:“太后是天下的母亲,以盛德临朝听政,不应当追封祖父、父亲为王,显示自私,况且难道没看到吕氏失败的事吗!”武后说:“吕氏的封王,是将权力交给活人,如今我追封的是祖先,存亡互异,怎能相提并论呢!”裴炎说:“蔓草难以对付,不可任它萌芽生长。”武后不高兴而作罢。武承嗣又劝说太后诛杀汉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以断绝李唐宗族的希望,刘祎之、韦仁约畏惧沉默不敢说话,唯独裴炎坚持争执,武后愈加愤恨。不久,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然是皇帝,不曾处理天下事务。裴炎谋划趁太后出游龙门时,派兵拘捕她,将国政归还天子。正值久雨,太后不出游而停止此事。徐敬业起兵,太后提议讨伐他,裴炎说:“天子长大了,不参与国政,因此小人有借口。如今假如还给儿子明君之政,逆贼不用征讨就会自行瓦解。”御史崔詧曰:“裴炎受先帝顾命之托,大权在手,听说叛乱不去征讨,却请求太后归还国政,此中必定有异图。”太后便拘捕裴炎押送诏狱,派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共同审讯他。凤阁侍郎胡元范曰:“裴炎是国家大臣,对国家有功,一心侍奉皇上,天下人都知道,我知道他不会谋反。” 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相继为他辩解,太后说:“裴炎谋反已有端倪,只是卿等不知道罢了。” 胡元范、刘齐贤说:“如果裴炎能谋反,我们也能谋反了。”武后说:“我知道裴炎谋反,你们不谋反。”便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裴炎被弹劾时,有人劝他说些恭顺的话,裴炎说:“宰相下狱,没有自我保全的道理。”最终不屈服。官府抄没他的家财,没有一石粮食的积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佯收唐宾妻子下狱,因如珍军。去萧一舍,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
(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对下列句子中画斜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为将,善 治军选士 善:喜爱。
B.珍趣 兵疾驰,一夕至城下 趣:通“促”,催促
C.请先斩而后白 白:禀报。
D.唐宾以让 珍 让:责备。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杀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译文: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译文: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344b84c9736f38d9.jpg]
参考译文: 朱珍,徐州丰县人。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做盗贼。朱珍作将领,善于治理军队挑选士兵,梁太祖最初镇守宣武军时,朱珍为梁太祖创立军队的制度,选将练兵很有办法。梁太祖获得的众将领招募的士兵和其他投降的士兵,都归朱珍统率,朱珍从中挑选将领五十多人,都能用。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他的勇猛常常超过众将领。
义成军内乱,驱逐安师儒,安师儒逃奔梁。梁太祖派朱珍率兵奔赴滑州,路上碰到大雪,朱珍催促军队快速前进,仅用一夜就赶到城下,于是登城。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
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拜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朱珍的副将张仁遇对朱珍说:“军中如有违犯命令的人,请求先斩后奏。”朱珍说:“副将想专权杀人吗?”立即杀掉张仁遇,将其尸体在军中展示,军中士兵都感动喜悦。朱珍率领招募到的士兵一万多人返回,梁太祖大喜说:“贼兵在我郊外,如果践踏我的麦田,怎么办!现在朱珍回来,我的事就好办了!何况贼军正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估计我的兵少,并不知道朱珍回来,说我不过是坚守罢了,应当出其不意攻击他们。”于是出兵打败张晊等,秦宗权从此败亡,而梁的军威大振,都是因为得到朱珍招募的士兵的缘故。
朱珍跟随粱太祖攻取濮州,刺史朱裕逃到郓州。梁太祖于是返回汴州,留下朱珍进攻郓州。朱珍离郓州二十里,派精兵挑战朱裕的军队,郓州人不敢出战。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召唤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信以为真,趁夜率领军队叩击郓城城门,朱裕登上城上矮墙,开门让朱珍的军队入城,朱珍的军队进入瓮城后吊门起动,郓州人从城墙上投下乱石,朱珍的军队都死在瓮城中,朱珍仅仅免于一死,梁太祖并没有责备他。
李唐宾,陕州人。朱珍屯驻萧县,听说梁太祖将要到来,命令军中准备馆舍马房等待。李唐宾部下将领严郊整治马房超过期限,军吏催逼,严郊向李唐宾诉苦,李唐宾因此责备朱珍,朱珍发怒,拔剑而起,李唐宾挥动衣服奔向朱珍,朱珍当即杀掉他,并派使臣报告李唐宾__。使臣到晚上才见太祖,梁太祖大惊,但已是晚上了,不能做什么。第二天,假装逮捕李唐宾的妻子儿女入狱,于是前往朱珍的军队。离萧县三十里,朱珍迎见,梁太祖命令武士把朱珍逮捕。众将领霍存等十多人叩头为朱珍求情,梁太祖大怒,举起胡床砸向他们说:“朱珍杀李唐宾的时候,为什么偏不救他呢!”霍存等人退下,朱珍于是被绞死。
文言文考查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也,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D (“过”过分、太甚)
略
翻译
(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3) 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略
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