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孔 子 困 陈 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2. 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解析: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夫乘天地之正 聊乘化以归尽 B: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夙遭闵凶 夙夜忧叹 D: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C.①辱书云,欲相师 D.①不耻相师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翻译及默写
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 D.与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无活用;;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解析:
略
对下列语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原文: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①船经过澎浪矶,虽然没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原来是因为这个而得名吧。 ②船经过澎浪矶,即使没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为这个而得名吧。 原文: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①在这种情形下,项王于是上马独骑,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从南面突围杀出。 ②在这种情形下,项王才上马独骑,部下壮士骑马跟从的(有)八百多人,径直在夜间从南面突围而出。
A:②② B: ①① C: ②① D: ①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③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②愈:胜过,强些。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
(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2)(5分)示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好行事的标准,并努力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如在教学中,教师既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注重传授的方法;又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有消化、理解、自我体验、自主探究的余地。(5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 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移檄购光武 购:悬赏捉拿
B. 乃闭营坚壁 壁:驻扎
C. 发兵攻拔邯郸 拔:攻取
D. 方飨士作倡乐 飨:犒劳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
A. ①死者脱衣以敛之 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B. ①伤者躬亲以养之 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 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 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D. ①方飨士作倡乐 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
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
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
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
显赫,屡受封赏。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 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B【小题1】B【小题1】C
【小题1】(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解析:
参考译文: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就把王霸任命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__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兵,战斗力自然培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
光武十三年,朝廷为他增加封邑和户口。又封他为向侯。光武三十年,确定封地爵位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为有病而免职,数月后去世。
下列划线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A: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C:顾计不知所出耳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阅读《论语》中下列三则语录,然后回答问题。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
(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7.5)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倒装句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
答:
【小题1】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句子,表达出孔子对周礼理想境界的向往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对身体衰老,身心疲惫的感叹,对周公的崇敬,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对现实中礼崩乐乱的无奈。
【小题1】①孔子主张“非礼勿言”,人的行为规范要合乎“礼”。子路出语不恭,不合“礼”; ②孔子认为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应存疑。不要妄加评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③孔子认为“言顺、事成、兴乐礼、中刑罚、百姓有所适从”,都是建立在合乎“礼”的“名分”的基础上的,所以若要管理卫国,应从正名分入手。子路对“正名分”不以为然 ,因此孔子批评他。
解析:
略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赴宴。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不久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
C.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喂养了两代人,我母亲在世时对待她很好。
D.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祖母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体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
A
解析:
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赴宴。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没钱没产业也还能坚持信念的,只有“士”才能做到。) B:吾恂恂而起。(我小心谨慎地起来)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过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别人,是不仁。) D: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忽然,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