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高)考资源&网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如今成为民还,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二不辞劳苦地张罗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2)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解析:
【小题1】根据文意,“挠”的意思应为“屈服”。教材中,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战国策》之《唐雎不辱使命》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今有成语“不屈不挠”。
【小题2】用排除法。①是朝廷的禁令,⑤是皇帝的行为⑥是皇帝的感受,不合题意。
【小题3】(根据文意,宋均说的“狡诈刻毒”就是针对“烦苛的人”而言,并非如D 项理解为两种人。)
【小题4】略
参考译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他因为父亲(的缘故)袭任郎官,当时年龄十五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通晓儒家经典的)博士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仪礼》,擅长论辩、质疑。到了20多岁,被调职补任辰阳长。那里的风俗是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一切过分的祭祀,百姓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后来,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下禁令百姓丧葬时不得过分浪费,宋均说:“丧葬超过礼制,过错是很轻的。现在有不懂得礼仪的百姓,还没有被教化好,就立刻惩罚他们,超过礼制,这并不是施政最先要做的。” 最终不肯实行这个政策。升任九江太守,那里多虎害,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招募猎人,设置兽笼、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受伤害。宋均说:“老虎、豹子在山上,乌龟、鳄鱼在水里,各自有所依托。况且江淮地区有猛兽,如同北方有鸡猪。(老虎)如今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还是致力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撤去兽笼、陷阱,免除消减赋税。”此后传说老虎相互结伴向东渡过了长江。中元元年,多蝗灾,那些飞到九江郡那里,就向东西散去,由此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他们,众巫师选取百姓中的青年男女,年年换的,事过之后人们不敢嫁娶,前后几人郡守县令都不敢禁止。宋均下达文书说:“从今以后,被闪身去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取,不要侵扰百姓。”从此以后这红活动就断绝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五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但是东海的吏民四年他的恩德教化,为他写了颂歌,道朝廷请求让他回去做官的有数千人。宪宗认为他贤能,永平七年,征召他担任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辩论的时候,他的话大多能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可疑问之事,皇帝认为他有奸邪之心,大怒。各位尚书很害怕,都磕头谢罪。宋均看着他们严肃的说:“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畏惧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赞许他不屈服,升任他……
(译文不全)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伐:讨伐,征伐 D:真黄山绝胜处 胜:优美的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您要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 B: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于是就自立为王,国号为张楚。) C:良乃入,具告沛公。(张良竟然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了刘邦。)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BF
解析:
BF项:A这 B助词,提前宾语 C往,到……去 D助词,不译 E取独 F助词,提前宾语
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①也,应使众与②其事,与③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④,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
A:①动词,可译为对付 B:②动词,可译为给予 C:③动词,可译为结交 D:④动词,可译为帮助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表被动)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介词,表被动)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助词,表诘问)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行为)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执事聪明文章,与孟轲、扬雄相若 D:曾不若孀妻弱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孔 子 困 陈 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2. 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解析: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取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若夫乘天地之正 聊乘化以归尽 B: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夙遭闵凶 夙夜忧叹 D: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C.①辱书云,欲相师 D.①不耻相师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翻译及默写
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 D.与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无活用;;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