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2. 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3.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下列各组句子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终鲜兄弟 B:孟学士之词宗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腹犹果然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野马也,尘埃也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归】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返回) B:吾妻归宁。《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 C: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返回,回到) D: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回去)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中废为右扶风坐怒其吏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将吏卒阑入上林中蚕室门攻亭格杀信射中苑门宣下吏为大逆当族自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
②及以法诛通行饮食,坐相连郡,甚者数千人。
(1)中废为右扶风/坐怒其吏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将吏卒/阑入上林中蚕室门攻亭格杀信/射中苑门/宣下吏/为大逆当族/自杀(4分)
(2)①他管理十分细杂的差事(琐碎之事),无论大事或小事都要经过他亲手处理。
采分点:“治”、“米盐”、“关”。(3分)
②并按照法律杀死供给盗贼饮食的百姓,以串通各郡定罪的,多达数千人。
采分点:“通行饮食”、“坐”。(3分)
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季布为奴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 “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因此闻名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迹:追踪
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衣:穿上
C.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职:职分
D.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资:凭借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与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B.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观上是出于侠义,客观上有利于汉政权赢得民心。
C.朱家举出伍子胥鞭打荆平王坟墓的事例,意在说明不能过于逼迫季布,以免造成他“资敌国”的后果。
D.汝阴侯滕公向汉高祖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答:
(2)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答:
(3)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答:______
[5ba6dd8f3bf6c0e4.jpg]
略
诗文阅读鉴赏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安定,太平
B.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当:承担,主持
C.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养,休息
D.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缇骑按剑而前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D.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⑵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本文成为封建时代的君臣宝鉴,是因其鲜明地提出守成时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治国思想。第一、二段在论述这一思想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⑴用严酷的刑罚监督百姓,用威风怒气来吓唬百姓。(注意“董”的解释和“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状语后置)
⑵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后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后听从它。(注意“简”的解释)
【小题4】比喻论证:第一段借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是妄想的比喻,说明人君不考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却想获得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
正反对比论证:人君未得天下时,忧患深重,能团结臣民、竭诚待下,终于得到天下;但得天下后,难免踌躇满志、纵情傲物,对百姓滥用刑威,最终百姓积怨,天下岌岌可危。一正一反间,论证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一种论证方法2分,两种3分)
【小题1】休:美好,福祉
【小题2】(A项而:表转折/表修饰; B项以:表修饰/介词,因为; C项所:所字结构/表被动; D项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略
【小题4】略
用斜线(/)给下面面线的文言语句断句(限6处)。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6分)答案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每处1分)
参考译文
赵襄主跟从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就与子期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事都教给你了呀,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啊!大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调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选自《韩非子·喻老》)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籍何以至此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我关着窗户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是谁。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共四次遭遇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无所寄托,就让人再次整修南阁子,它修建时跟过去稍有不同。
D.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本是被主上戏弄的人,像乐师、优伶那样被豢养,而被世人所看不起的。
C
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无所寄托,就让人再次整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冬十月,召许衡至,传旨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八年,陕西省臣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十二年,诏以行中书省枢密院事。从太子北平王出镇极边,在边十年。二十一年,从王归,待罪阙下,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臣奉使无状,有累圣德。”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二十三年,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三十年,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童虽幼,公辅器也 器:人才
B.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狎:亲近
C.帝即召见慰劳之,顿首谢曰 谢:感谢
D.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短:诋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臣以年少,谬膺重任 ②不然,籍何以至此
B.①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 ②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
C.①今近臣乃伺隙援引非类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①其妄奏者,即入言之 ②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安童的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①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②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③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 ④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 ⑤遂留寝殿,语至四鼓乃出 ⑥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童自小做官,地位很高。他喜欢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有些见解令皇上也感到惊奇,很受皇上器重。
B.安童拜受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却推辞说,江南未定,自己年少就担当重任,恐怕天下会轻视朝廷。他对许衡任职和处理陕西大臣的建议都做得很恰当。
C.安童曾在边疆待了十年,回来后,自认为在边疆无所作为,上书请求皇帝处罚,皇上留他在宫中交谈到深夜。
D.在选任官员一事上,安童建议皇上要防止侍臣不按制度办事,随意引荐坏人。皇上赞同他的意见,并要他举报随便诬陷上奏的人。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2)安童即亲候其馆,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
(3)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 (1)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附的人?
(2)安童就亲自到他住的房舍去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不能忘怀。
(3)近来因为闹饥荒,盗贼任意横行,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无法表示罚戒。
【小题1】谢:道歉。
【小题2】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借;B①代词,这件事;②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C①副词,竟然、却;②副词,才;D代词,那些。
【小题3】①句是安童母亲的看法,不能作为确定性答案;③句表明安童以大局为重;⑤表明皇帝对安童的器重
【小题4】“上书请求皇上处罚”与原文不符
【小题5】(1)重点译出“甫” “怀服未附”等词语
(2)注意“候”“语” “释”等词语的特殊用法(4分)
(3)重点译出“滋横”“显”“戮”“二”这些词语(4分)
参考译文
安童是木华黎第四世孙,世祖追记开国功臣,把他召入宫中负责宿卫,这时他刚十三岁,地位却已在许多官员之上。母亲宏吉剌氏,是昭睿皇后的姐姐。有一天世祖见到她,问起安童的情况,她回答说;“安兰虽然年轻,却是做三公宰辅的人才。”世祖说;“你怎么知道呢?”回答说:“每次退朝后,他必定要和老成持重的人交谈,从来没有亲近过一个年少的人,因此知道他是个人才。”世祖很高兴。四年,捉住了阿里不哥的同党一千多人,准备依法惩办他们,安童在皇帝身边侍奉,皇帝对他说;“我要把这些人置于死地,怎么样?”回答说:“人各为其主,陛下刚刚平息大难,就根据个人的怨恨杀人,将拿什么去安抚收服那些没有归队的人?”皇帝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讲出这样老成的话,你这话正和我的意思相吻合。”因此更加器重他。至元二年秋八月,安童子鸡受官光实实禄大夫、中书右丞相。他推辞说:“现在虽已平定三方,江南却还没归队,我因还年轻,就担当这样的重任,恐怕四方会产生轻视朝廷的心。”皇帝很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过深思熟虑了,没人能超过你。”冬季十月,召许衡进京,传下圣旨命令许衡到中书省议事,许衡以有病为理由推辞,安童就亲自到他住的房舍去问候,和他交谈很长时间,回来后,好几天都在挂念他,不能忘怀。八年,陕西省大臣建议,近来因为闹饥荒,盗贼任意横行,如果不公开杀掉几个,无法表示罚戒。皇帝命在旦夕中书省详细讨论,安童上奏说:“强盗、窃贼都杀掉,恐怕不合适,对于应该判死罪的人,应当仍旧等待批准后再执行。”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二年,皇帝下诏让安童代管中书省枢密院事务。他跟随北平王到边远地区镇守,在边疆待了十年。二十一年,跟随北平王归来,在宫殿外等候治罪,皇帝立即召见慰劳他,安童叩头道歉说:“我奉命前往,没有作为,有损圣上的声誉。”于是留他在宫中,一直交谈到四更天才出宫。二十三年,中书省上奏拟定漕司各官员的姓名,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官,我应当亲自选择,其余官职的任命都是你们的职责。”安童上奏说:“我最近听说陛下想依靠身边的侍臣做耳目,我水平不高,接受了陛下的任命,如果所做的事有违法的,可以听凭侍臣的举报,罪过的轻重,全凭陛下裁决。现在陛下身边的侍臣却趁机引荐坏人,说谁该做什么官,谁该任什么职,把他们所签署的奏章交给中书省施行。我认为选拔官吏的方法,朝廷自有一定的制度,对于那些实在没有行例可援引的,我常常废除不予提拔,担心的就是近臣中有人捣毁我,希望陛下详细考虑。”皇帝说:“你说得对。从今以后如果有这样的人决不能任用,对于那些随便上奏诬陷的人,立刻进宫报告我。”三十年,安童因病在京城乐安里宅邸中去世。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