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 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 D: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这五人的牺牲,到叫今之的地方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下列各项中对“之”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之于唐僧:“此何难之有?”唐僧曰:“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乎?”

A:①动词,可译为到、往 B: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③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D:④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

A: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B: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C:作地势,高下九则。 D:以身作则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动词,帮助) B: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动词,帮助) C:公为我献之。(动词,打算) D:阿母为汝求。(介词,替、给)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亦使之若何? B:为蛇将若何? C:以为莫己若者 D:国其若之何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②。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③,爵之大夫,起累绁④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⑤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释: ①帐目清楚,收支平衡。 ②⑤:官名。 ③羖:公羊。

④累绁:用绳索捆绑。 ⑥粥:卖。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其嗣懿子曰 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 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 辟:偏僻

D.吾即没,若必师之 没:死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斥乎齐,逐乎宋、卫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处虽辟,行中正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

C.孔子遂行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说明孔子“执政才能”“好学有才”的一组是

A.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 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D.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吾即没,若必师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小题】.B

【小题】A

【小题】B

【小题】C


解析:

【小题】 去:离开。)

【小题】 介词“在”/介词“对”;B都是“虽然”;C副词“于是就”,D都是副词“将要”)

【小题】 A中“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说明的是孔子的经历,并未说明“好学有才”;C中“于是反鲁,鲁复善待”说明的是鲁国对孔子的态度,并未说明“好学有才”。D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说明的是孔子对职位变动的态度,并为说明“执政才能”。)

【小题】得到了善待。)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这时孔子大是三十岁了。齐景公带着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衣秦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秦穆公亲自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一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是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作用你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理国相职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他的弟子说:“听说郡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有这句话,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预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四月的己丑日。

太史公说:《诗》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他。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掣 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2. 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3.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解析:

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下列各组句子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悦亲戚之情话 终鲜兄弟 B:孟学士之词宗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腹犹果然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野马也,尘埃也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归】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返回) B:吾妻归宁。《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 C: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返回,回到) D: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回去)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中废为右扶风坐怒其吏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将吏卒阑入上林中蚕室门攻亭格杀信射中苑门宣下吏为大逆当族自杀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治米盐,事小大皆关其手。

②及以法诛通行饮食,坐相连郡,甚者数千人。

(1)中废为右扶风/坐怒其吏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将吏卒/阑入上林中蚕室门攻亭格杀信/射中苑门/宣下吏/为大逆当族/自杀(4分)

  (2)①他管理十分细杂的差事(琐碎之事),无论大事或小事都要经过他亲手处理。

    采分点:“治”、“米盐”、“关”。(3分)

  ②并按照法律杀死供给盗贼饮食的百姓,以串通各郡定罪的,多达数千人。

    采分点:“通行饮食”、“坐”。(3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