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到通州,几不纳死/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B:经北舰十余里,巡船所物色/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C:不幸吕师孟构恶前/激义而死焉者也 D:维扬帅下逐客令/佯狂不知所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我)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讲信用,数落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沛公)听说大王有心要责备他。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借此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比国家还要重要。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归求救国之策 ②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B:①资政殿学士行 ②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前 ②以至永嘉 D:①予自度不得脱,直前诟虏帅失信 ②夜以兵围所寓舍

1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噪相逐 ②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B:①夫在殷忧,必竭诚待下 ②勇气闻于诸侯 C:①臣闻求木长者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D:①不幸吕师孟构恶前 ②而君幸赵王

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下列各句中的“数”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中的“数”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有警,率浃日至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师孟奏徙渝 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C.①相踵至 ②泉涓涓始流

D.①洪、福、广、越为生祠 ②化而为鸟,其名

12.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11.C

12.B

13.A

14.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

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

③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解析】

11.

试题分析:C.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是文言文阅读考核的难点,考的虚词一般在课本中出现。虚词题考查的基本方式是将试卷阅读语段中的句子和必修课本中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异同,对于必修课本中的虚词,我们一方面要尽量做到全面掌握,因为课内文言文大多数篇目都是要求背诵的,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所含虚词用法特殊而课文语例又较少句子,并加以牢记。常考文言虚词主要“而”“之”“以”“于”“因”“为”“若”等18个。解答本题时将所给句子放到语境中,由原句翻译,分析虚词在句中的意义用法。

12.

试题分析: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州城为侬寇所毁”被动句,排除C.“他日有警,民骇窜”, 另有一天有警报,百姓骇怕而逃窜,排除AD.

13.

试题分析:A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吏惧,白不可”是官吏害怕,告诉他这样做不行,不是“官府不愿赈济百姓”。

14.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适”“矫”“俟”各1分,句意1分;“日昃”“益厉”各1分,句意1分;“明日”“饯于郊”的句式,“不顾”各1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 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饯于郊”是状语后置句,“明日”是古今异义词。

【参考译文】

程师孟,字公辟,吴县人。中进士甲科。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泸水一带西戎多次进犯渝州边地,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很远,有敌警讯,率兵一整天才能到。程师孟奏请迁路治到渝州。夔州路部没有常平粟,奏请建常平仓。恰逢凶年歉收,赈济饥民不足,即下令调用其他的储备粮,不等向上报告。官吏害怕,告诉他这样做不行。程师孟说:“一定要等待报告,挨饿的人就都饿死了。”最后还是开仓发粮。

程师孟迁徙河东路担任官职。晋地多土山,旁接河流山谷,春夏之间,大雨滂沱,水流混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灌溉。程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一万八千顷,辑录这些事写成《水利图经》,颁布于地方州县。担任度支判官。担任洪州知州,积石为江堤,疏浚章沟,开揭北闸,以节制水的升降,后来没有水患。

程师孟任判三司都磨勘司,接伴契丹使,萧惟辅说:“白沟之地属于宋、契丹相连地区,现在南朝(指宋朝)植柳数里,而以契丹人在界河捕鱼为罪,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程师孟说“:两朝都应当遵守誓约,涿郡有案牍条文可以供检查督察,你舍弃文书,凭口说,岂不是想生事吗?”萧惟辅惭愧地辞谢而去。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袁州发生了盗患,因本州的小吏充当他们的耳目,好久不能抓到他们,程师孟捉拿几个小吏审讯送狱 后,盗贼即被擒获。加直昭文馆,担任福州知州,修筑子城,建设学校,他的治理政事的政绩在东南各地最为显著。迁徙广州,州城为侬族贼寇所毁,另有一天有警报,民众骇怕而逃窜,周围守令接踵而至,都说泥土疏恶而不可以修筑。程师孟在广州六年,修建西城,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说广州防守甚为坚固,因此不敢再向东 进。当时程师孟已被召还,朝廷念他的前功,授任他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任判都水监。

程师孟为贺契丹主生日诞辰,到涿州,契丹排列入席位置,迎客的人向正南而坐,涿州的官吏向西而坐,宋使向东而坐。程师孟说“:这是看不起我。”不入席就座。从太阳偏西一直争至黄昏,跟随他的人为他担惊失色,程师孟语辞气概更加坚毅,叱责傧相改变安排,于是,改为要迎客的人坐西向东。第二天,涿人在郊野为他饯行,他疾驰而过,头也不回,涿人移居雄州以此为题进行议论,他因此被罢免归班。重新起用后,他先后担任越州、青州知州,于是致仕,在光禄大夫任上去世,卒年七十八岁。

程师孟多次担任一些重要地区的官吏,为政简约、严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发现隐私,揭发隐藏的奸邪,都料事如神,对于豪强、恶霸、为非作歹的人一定严厉地惩罚他们,直至斩尽灭绝才罢休,所辖部属,恭敬肃然。洪州、福州、广州、越州,都为他建立生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至。师孟奏徙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最东南。徙广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惧,不可 白:告诉

B.师孟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

C.筑子城,建学舍,治最东南 行:政绩

D.于是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有警,率浃日至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 师孟奏徙渝 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C.①相踵至 ② 泉涓涓始流

D.① 洪、福、广、越立生祠 ② 化而为鸟,其名

10.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生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所辖地区肃然听命。洪、福、广、越四州都为他立了祠堂。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4分)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3分)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3分)

8.D

9.C

10.B

11.A

12.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③第二天,涿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解析】

8.

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中,D项,更:改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C中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竟然”;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移任广州,州城被依贼寇毁坏,一旦有警报,老百姓们__逃窜,__先生接踵而至,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中,A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尤其是重点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力求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达到“信、达、雅”标准。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适:恰逢。振:赈济。矫发他储: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语句通顺1分;(2)自:从。辞气益厉: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语句通顺1分;(3)明日、不顾,也可译为“不回头看”、饯于郊,句式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程师孟,字公辟,吴(江苏)人。考中进士甲科。历任知南康军、楚州知州。沪地的戎人多次侵犯渝州边界,(提点刑狱使)使者的治所在万州,与渝州相距遥远,每次边境有警报,往往过了一整天才能传到。程师孟奏请把治所移到渝州。夔州没有常平仓储粮,师孟建议设置常平仓。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开放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主管的官吏很害怕,告诉他不可如此,师孟说:“假如一定要等到上报后才能开放,饥民们早死光了!”终于将这些储粮分发下去。

移任河东路。山西地区土山很多,旁边联接山谷中的河流,春、夏之际,天下大雨,水流像黄河一样混浊,俗称“天河”,可以用来灌溉。程师孟勉励当地人民出钱开渠筑堤,用河水中的淤泥改造出一万八千顷良田,并把这些事情聚集起来写了一本《水利图经》,向州县颁发。

出任江西转运使。袁州出现盗贼,州中官吏充当内应,所以很长时间抓不到盗贼,程师孟把几名奸吏绑起来送进监狱,盗贼立即被擒。任福州知州,修筑内城,兴建学校,政绩在东南地区堪称第一。移任广州,州城被依贼寇毁坏,一旦有警报,老百姓们__逃窜,__先生接踵而至,都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在广州六年,建造了西城。等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说广州守备十分坚固,不敢再向东。当时程师孟已经被召回,朝廷念他以前的功劳,任命他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主持都水监事务。

前去祝贺契丹皇帝的生日,到了涿州,契丹设宴,迎接的人居正南方向, 涿州官向西,宋朝使节面向东。程师孟说:“这是藐视我们宋朝。”不肯就列,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喝斥契丹迎接的人更改方向,于是改为跟迎接者东西相向。第二天,涿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程师孟多次主管情况复杂的重镇,治理政务简明严肃,处理不够死罪的犯人都不通过属下狱吏。揭露阴谋有如神明,抓到惯于隐藏的首恶必定痛加惩治,直到剿灭干净方才罢休,所辖地区肃然听命。洪、福、广、越四州都为他立了祠堂。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8分,翻译10分)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至。师孟奏徙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吏惧,不可 白:告诉

B. 师孟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

C. 筑子城,建学舍,治最东南 行:政绩

D. 于是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 有警,率浃日至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 ① 师孟奏徙渝 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C. ①相踵至 ② 泉涓涓始流

D. ① 洪、福、广、越立生祠 ② 化而鸟,其名为鹏

19.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 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 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4分)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3分)

③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3分)

17.D

18.C

19.B

20.A

21.

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

②从中午争到傍晚,随从的人惊恐失色,师孟说话的口气更加严厉

③第二天,琢州人在城郊为他饯行,程师孟骑马疾驰而过,不予理睬。

【解析】

1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更:改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18.

试题分析:C中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比”;D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A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