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试卷的人文性、文化性,这包含对联、节日、习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备考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并结合语文知识综合应用。对联的考查不是新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福建卷、浙江卷等,考查写出下联的对联题,此次山东卷的考题要简单些,基本属于常识推理题。挂桃符是春节习俗,根据对仗结构“桃符”对“柳线”,进一步思考“绿”应该写“柳线”,由此推断“红”写“桃符”,确定“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根据对联平仄特点,最后一个字“绿”为仄声,在上联,“红”平声,在下联,这样写出春节的对联。同样的思维,竞渡是端午习俗,根据对仗结构,“竞渡”对“驱瘴”;“十里”写“竞渡”贴切,所以确定“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最后一字“乐”为仄声,在上联,“欢”平声在下联,这样最终确定端午对联。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致;个别词语可与示例重复,字数也课略有增减。

示例: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就像盖房子打基础一样,如果基础没有夯实打牢,上面的房子都会不稳固;事业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要扎牢打好。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出被仿句子的句式特征,运用被仿句式造句。如果要求与被仿句子构成排比或其他意义相关的一段话,则要注意仿句与被仿句之间的意义联系。此题只要求用基本相同的结构和一致的修辞手法另写一个句子,所以不必考虑意义关联。被仿句式特征是:就像(喻体)一样,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本体)。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以“‘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5分)

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作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很多人在过马路时把自己和公家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在代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场时,一些人就会为所欲为,这种心态是一种“老鼠心态”。

答:“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心态是一种在过马路时把自己和公家比喻成老鼠和猫的关系,在代表政府执法的警察不在场时,一些人就会有为所欲为的“老鼠心态”,著名学者吴思在《造化的报应》一文中对此作了深刻的剖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将将句子的主语与宾语进行互换。解答这种题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再将句子的主干进行合理的变换,枝叶部分不必变动。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

 [示例]①友谊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②友谊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每句3分,其中句意连贯1分,比喻修辞1分,句式与例句相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仿写题,既要弄明白示例在句式和修辞等方面的特点,还要弄明白示例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指向。题中,示例在句式上的特点为:“……之于……,正如……之于……,即使一……(量词),也会……”,所用的修辞方法有拟人、比喻等。答题时必须注意到这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对近日多地正在酝酿的不触动现行的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的格局只进行考试科目、分值、题型调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在消除应试弊端、促进母语教学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看好。

近日多地正在酝酿新一轮高考改革,这些改革并不触动现行的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的格局,只是进行考试科目、分值、题型的调整,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对这样的改革在消除应试弊端、促进母语教学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看好。(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材料是一个长句,表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事件:近日多地正在酝酿新一轮高考改革;②性质:只进行考试科目、分值、题型的调整,不触动现行的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的格局;③目的(或意义):消除应试弊端、促进母语教学;④看法: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对此并不看好。解答本题首先找到句子的主干: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对这样的改革在消除应试弊端、促进母语教学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不看好。然后把修饰成分独立成句,并注意语句的连贯。长句变短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提取句子的主干,组成一个句子。注意要点:其目的不是划分句子成分,而是组成一个意思相对完整的短句,与纯粹的划分句子成分有所区别。第二步,用句子的附加成分分别组成句子。注意要点:一般而言,汉语中句子很长主要是因为定语和状语较多,所以组成短句时也主要是用定语和状语组句。第三步,调整语序,并可适当添加关联词。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论语》中孔子对“问政”的回答,请仿照下面的例句,补写出相关内容,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例句:子贡问政,答以立国的条件,因为他是孔子的学生;

示例:季康子问政,答以“为政以德”,因为他是国之重臣。(2分)

齐景公问政,答以“礼节秩序”(君臣之礼),因为他是一国之君。(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句子要做到几个一致:句式一致、内容一致、修辞一致。要注意仿“……问政,答以……,因为他是……。”的格式,内容上从所给材料中找。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6分)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有月,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    有雨,你可以欣赏它潇潇的歌吟    有雪,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6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就要特别注意横线前后的语句,这样才能切合题意。补写的话,从对象上看,横线后的句子作了限制,补写要注意这样隐性的要求: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可见横线上应分别写月、雨、雪;写的内容与形式,则应参考横线前的一句话,抓住对象特点,按照形式去写就可以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6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知识,是蜜罐里的蜜,只要你不断地灌注,总会带甘甜。知识,是仓库中的铁,如果你不经常用,总会生锈老化。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这道仿写题,除了要注意题干“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示例”在内容和句式上的特点:在内容上,“示例”提供的是正面的内容;在句式上,是形如“××(双音节词),是××(偏正式名词短语),只要你××(偏正式动词短语),总会××(动词短语)”的复句。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示例:1用黑板谱就奉献,任劳任怨   2诗词歌赋,颂不完您播撒的爱心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第①处仿写,注意找到能表现教师品格的物品,并扣紧物品的喻意;第②处前句是四个字,必须保证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能够与后一句保持意义上的密切联系。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仿照下面的文字写一段话,要求:另选话题,句式大致相同,想像丰富而合乎情理。(6分)

你曾为一朵花而陶醉过吗?假若没有陶醉过,那么你就到小路边、山野间、河谷里,甚至屋檐下寻觅吧,这世界上,总有一朵花是为你而绽开的,总有一缕芳香会悄然地沁入你的心脾。

例一 :你曾为一句话而感动过吗?假如没有感动过,那么你就到同学间、朋友中、家庭里,甚至街市上倾听吧,这世上,总有一句话是为你而讲述的,总有一股温情会静静地流进你的心田。

例二:你曾为一双眼打动过吗?假如没有打动过,那么你就到教室里、列车上、工棚中,甚至是餐桌上寻找吧,这世上,总有一双眼在为你闪烁着,总有一束光会瞬间点亮你的心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是所写句子要与例句的句式结构、修辞、感情基调一致。例句整个文段由一个设问句加假设复句构成,并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