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选择各2分,翻译各6分,共18分)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日“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竞陵王萧)子良为会稽太守,云为府主簿,后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云并随府迁,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齐武帝日:“闻范云谄事汝,政当流之。”子良对日:“云之事臣,动相箴谏,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言皆切至,咨嗟良久,日:“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就车握云手日:“不谓今日复见谠言。”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咳善,云起宅新成,移家始毕,咳亡官舍,尸无所归,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躬自营晗①,招复如礼,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任寄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答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植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武帝九锡②之出,初,云为郡号廉洁,及贵重颇通馈遗,然家无积蓄,随散之亲友。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日:“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日:“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③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起。二年果卒。帝为流涕,即日舆驾临殡,诏赐侍中,卫将军,敕赐谥曰文。 (《南史》)
注:①晗:通"玲",古殡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 ②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功高势显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 ③壮:中医艾灸。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候叔明见之 等候
B.不意范云乃尔,方令弼汝 辅佐
C.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询问
D.性颇激厉,少威重 缺少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愿陛下知稼穑之艰难 B.朝闻夕死,而况二年
好节尚奇,专趋人之急 士不敢弓而报怨

C.缓之一月乃复 D.重衣以覆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以乱易整,不武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齐武帝误以为范云是一位阿谀奉承之辈,准备流放他,后来听说他在辅助子良时,经常规劝子良,陈说朝政得失,就改变了主张。
B.范云随从文惠太子在东田观看农民收获稻谷时,委婉含蓄地劝告文惠太子不要安于一朝的逸乐,受到太子和侍中萧缅的敬重和赞赏。
C.范云敬重寡嫂,家中事总要先听寡嫂的意见再做;关心朋友,朋友去世后,让出新房中的东房代停尸之用,并亲为其发丧,深受世人的赞赏。
D.范云担任吏部尚书掌管选举事宜之后,皇上对他寄予厚望,每曰文书满案,宾客满门,但是他应对自如,口无阻滞,官府文书,处理如神,当时的人都敬佩他聪敏明鉴。
把阅读材料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时之务,亦甚勤劳,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也。
(2)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课内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的农活,也很辛苦,希望太子殿下能够体察种植和收割庄稼(农事)的艰难,不要追求一时的安逸。”
(2)范云性情急躁、直率,缺乏稳重严肃的态度。对于是非关系,往往表现得匆忙、仓促,有的人士就有点看不起他
【小题1】(1)这种鸟,大海剧烈动荡时就将向南海迁徙。——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海。
(2)我没有祖母,没有办法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没有办法度过剩下的岁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为这一点心意我实在不忍心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她。
解析:
【小题1】见到
【小题1】A的,B表递近,表目的;C才,竟;D连词,介词
【小题1】不是“委婉含蓄”,是“直接”
【小题1】略
【小题1】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共14分)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
【小题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①说康保裔筛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
【小题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小题4】(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几个重点词语: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参考译文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爷爷叫康志忠,后唐长兴年间,在攻打汴梁时挂了。父亲叫康再遇,是龙捷指挥使,当年跟太祖打李筠,也挂了。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官至东班押班,他爹挂了之后,就顶了他爹的职,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第二年,又去打广阳,俘敌千余。开宝年间,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就升官做了日骑都虞候,后来又转做龙卫指挥使、登州刺史。端拱初年,官拜淄州团练使,把定州、天雄的军队都调遣使用。再后来又在代州、深州都干过,还做过高阳关的副都部署、马军都虞候、凉州观察使。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并赐上等俸禄奉养老母。
不久后官至彰国军节度使,官拜并代都部署,后来要调往天雄,并代州官上书请求康保裔留任,皇帝很欣慰,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之师参与战斗,当晚会师,约契丹人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身衣服跑了算了,康保裔说:“大难当且,我不会临阵脱逃的。”于是就开战。打了两天,干掉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康保裔像他爷爷、老爸一样,也挂了。
当时皇帝大臣们都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所有人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康继明为内园副使,幼子康继宗为西头供奉官,孙子康惟一作监主簿。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还封赏我们,我们真是谢谢您啊!”说完就眼泪鼻涕一大把哭得爬不起来了。皇帝很可怜他:“你爹是因我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康保裔他爹、他爷爷,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挂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康保裔的母亲八十四岁了,皇帝专门派遣使者前去慰劳,赏了白金五十两,封为陈国太夫人,康保裔的老婆早死了,也追封为河东郡夫人。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宾朋,擅长骑谢,箭无虚发。曾经一张弓放了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没人不佩服他的射术之妙。
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曾经拿公款数十万犒劳军士,花完了就自己卖掉家私来偿还公款,后来皇帝知道了,就给他的军队增加了__。康继英当官一直当到左卫大将军、贵州团练使,治军严苛严,家事恭俭,死的时候,手头都没什么余财。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军高阳关先锋和行营副都部署了点帮忙,后来跟契丹兵一战,康保裔全军覆没,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全军已经七零八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逃了出来,张凝想要想皇帝上书请求褒奖将士,李重贵叹曰:“主帅都挂了,我们这些小喽啰还想请功,哪有这么没脸没皮的。”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公孙瓒知袁绍已据冀州,遣弟公孙越来见绍,欲分其地。绍曰:“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越辞归。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
乱箭射死公孙越。从人逃回见公孙瓒,报越已死。瓒大怒曰:“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
绍知瓒兵至,亦领军出。二军会于磐河之上:绍军于磐河桥东,瓒军于桥西。瓒立马桥上,大呼曰:“背义之徒,何敢卖我!”绍亦策马至桥边,指瓒曰:“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吾,与尔何干?”瓒曰:“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瓒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瓒出阵后,瓒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瓒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次日,瓒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因此白马极多。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瓒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瓒左军。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数万,于后接应。公孙瓒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瓒自领中军,立马桥上,傍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从辰时擂鼓,直到巳时,绍军不进。麴义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麴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麴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瓒军大败。左右两军,欲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瓒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却说袁绍先使探马看时,回报麴义斩将搴旗,追赶败兵;因此不作准备,与田丰引着帐下持戟军士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乘马出观,呵呵大笑曰:“公孙瓒无能之辈!”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后面瓒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对绍曰:“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赵云保公孙瓒杀透重围,回到界桥。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瓒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公孙瓒亦收军归寨。玄德、关、张动问毕,瓒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教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却说袁绍输了一阵,坚守不出。两军相拒月余,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李儒对卓曰:
“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现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赍诏前去。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次日,二人至瓒营宣谕,瓒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二人自回京复命。瓒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
“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回)
1.这一文段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阅读这一文段,试概括汉末时代社会特点。
2.这一文段描写了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作者着墨最多赵云,试就文段分析赵云的人物形象。
1.董卓专权,诸侯纷纷,互相争竞,天下已成四分五裂之势。
2.⑴弃袁绍投公孙瓒,有忠君保民之心。
⑵武艺高强,能在战争中扭转乾坤。
⑶和刘备惺惺相惜,为转头转投刘备张本.
解析:
考查对作品反应的时代背景的体会及对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性格特点的理解能力。
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2)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
(3)求,无乃尔是过与( )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送信的人;(2)求取;(3)责备;(4)停止。
解析:
此类题型高考中也有出现,让学生自己填写文言实词的意思,难度比单选题更大些,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关注课本,熟悉文本内容,是不难填写的。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呀。) 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徐霞客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色(即靛蓝)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是颜色比蓝草的更深。)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
A: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B:口耳之闻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此则寡人之罪也。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慎勿为妇死。(介词,为了) 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介词,向、对) C:如姬为公子泣。(介词,向、对)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定,副词)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若毒之乎?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若臣,则不可以入矣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善万物之得时
A:目吴会于云间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D:谨拜表以闻
【穷】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B: 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走投无路) C: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不得志) D: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头,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