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祜年十二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二寸,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与王沉俱被曹爽辟。沉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沉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文帝为大将军,辟祜,未就。公车征拜中书侍郎。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痒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人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尽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寝疾,求入朝。帝以其病不宜常入,遣中书令张华问其筹策。祜曰:“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混一六合,以兴文教,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华深赞成其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先识不伐如此 伐:夸耀 B.祜遣送还其家 其:他们的

C.虽百万之众 虽:虽然 D.乃举杜预自代 举:推荐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都直接表现羊祜才略出众的一组是

??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甚得江汉人心 ??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

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与王沉一起被曹爽征召的时候,他已经看出跟着曹爽做事没有前途。后来王沉被免职,证明了他的判断正确。

B.文帝担任大将军时,用公车去征召来羊祜做自己的中书侍郎;武帝受禅接帝位后,又升羊祜做了中军将军,并封他为侯爵。

C.羊祜掌管荆州军事大权时,一方面安抚民众,开办教育,深得民心;一方面对吴国人实施怀柔政策,成效显著。

D.羊祜在病重后建议皇帝早些灭吴,他认为,当时正是灭吴的好时机,一旦吴国改换皇帝,灭吴的机会就可能丧失。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2)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部分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余 孰 能 有 余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小题1】8.C(虽:即使)

【小题1】B(②说的是羊祜不贪封赏,无关于才略。??讲的是羊祜施展才略的结果而不是讲他的才略)

【小题1】B(“公车”代指朝廷,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的是朝廷而不是大将军,羊祜也未做中军将军)

【小题1】略

【小题1】12.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翻译:天道运行难道不像我们拉弓射箭吗?目标高了便压低一点,目标低了便升高一些;多余的补向不足的,不足的则用多余的补。天道,是减少多余的来供应不足的。但人类的道则不是这样,他们减少不足来奉给本就多余的,那么谁能会将多余的拿来改造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有大成就却不自恃,功勋卓著也不争其位,不会去炫耀自己的贤能。


解析:

【小题1】羊祜,字叔子,是泰山南城人。羊祜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孝行哀思超过常礼,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谨。等到长大了,学识渊博,能写文章,身高七尺二寸,面容俊美,善于谈论。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与众不同,就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了他。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种官署也纷纷任命他,他都不应征。太原人郭奕见了他,说:“这就是当今的颜回啊。”

他与王沉一块被曹爽征召。王沉劝他应征做官,羊祜说:“归附并侍奉人,又怎么容易。”等到曹爽失败,王沉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于是他对羊祜说:“我常记起您从前说的话。”羊祜说:“这不是从前的思虑所能料得到的。”他就是这样有先见之明而又不自夸。

文帝司马昭时任大将军,征召羊祜,羊祜没有应命。公车征拜羊祜为中书待郎。武帝登上帝位以后,因为羊祜辅佐的功劳,进封他为中军将军。他坚决推辞不接受,武帝就提升他的爵位为侯。

武帝有了要消灭吴国的想法,任命羊祜掌管荆州的军事。羊祜率领军队出发到南夏镇守,兴办学校教育,安抚远近百姓,深得江汉一带民心。(羊祜)与吴国人交往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想要离开,都听凭他们离开。每次与吴国人作战,总是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时间,从不采用突然袭击的计策。对于想要进献狡诈战术的部将,羊祜总是用美酒灌醉他们,让他们说不出口。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国两个孩子作为俘虏,羊祜派人将孩子送回。

吴国将军陈尚、潘景来侵犯边境,羊祜派兵追击并杀了他们,羊祜很赞赏他们为国而死的气节,就用隆重的礼节安排他们的丧事。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以礼发送。羊祜行军每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都要算出所割谷子的价值,送一些绢来补偿人家。每次在江汉一带会众打猎,总是限在晋国范围(不进吴国境内)。如有先被吴人射伤而又被晋兵得到了的禽兽,都原样送还吴人。于是吴国人都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他的名字。羊祜曾经和陆抗两军对峙,双方有使者互相往来,陆抗称赞羊祜的品德器量,即使乐毅、诸葛孔明也不能超过他。陆抗曾经患病,羊祜赠他医药,陆抗毫无疑心把药服下,左右人大多劝他不要服用,陆抗说:“羊祜岂能是毒害别人的人!”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进京。武帝因为羊祜病重不宜按常规入朝,就让中书令张华代同羊始的伐吴策略。羊祜说:“吴国君主行施残暴的政治已经很厉害了,这时灭吴可以不战而胜,统一天下,兴办礼乐教化,那么皇上的伟大就会与尧舜相当,臣子的功劳就会与稷契相同,这是百代的盛事啊。如果现在放弃灭吴,倘若孙皓不幸死去,吴国人重新立了优秀的君主,即使有百万军队,长江也打不过去的,将要留下后患啊。”张华非常赞同羊祜的谋划。羊祜的病越来越沉重了,就推荐杜预代管自己。不久病死,时年五十八岁。皇帝穿着素服哭他,十分悲伤。这一天天气寒冷,皇帝的涕泪沾湿了须鬓,都结成冰了。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而且,背负罪名不容易处世安身,地位卑微常常受到诽谤议论。

B.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我因为言论而遭遇这场灾祸,重新被乡里人耻笑,因为玷污辱没了祖宗,我又有什么脸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呢?即使延续到百世,耻辱仍会更加深重!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常常不知要到何处去。

C.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周旋地活下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结。

D.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贤进士,恐怕和我的内心相违背吧?

B


解析:

我因为言论而遭遇这场灾祸,深深的被乡里人耻笑,因为玷污辱没了祖宗,我又有什么脸面再到父母的坟墓上去呢?即使延续到百世,耻辱仍会更加深重!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象丢失了什么;出门常常不知要到何处去。

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

(1)返回登上小船,纵船到江心,任凭小船漂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歇息。

(2)昨天晚上,飞着叫着经  过我的,不是你吗?


解析:

(1)5分。反放焉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2)畴昔者非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因为齐国把土地送给秦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B: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 C: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去年孟东野到你那边去,我捎信给你说……)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一项是【 】

A:入则孝,出则悌。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欲速则不达。 D: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桀亡。”此为②至理,当为③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④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A:①,被 B:②动词,可译为是 C:③介词,可译为对、向 D:④介词,可译为被

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B: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C:舍之,吾不见其毂觫,若无罪而就死也 D: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

【却】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苏洵《六国论》 ( 使…退,击退。)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回头) C: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连词,相当于“又”) D: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西厢记·长亭送别》 (连词,表转折)

【王】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称王)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 (称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 (称王) D: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 《黄州快哉亭记 》 (大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袭对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刘向《新序·杂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

(2)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3)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1)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作色、与、顾)

(2)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所以、祠、乃、且、当)

(3)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句式、幸)


解析:

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因为齐景公对天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