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借助旋风回旋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中的灰尘,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天色苍茫,或许是它真正颜色,大概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就像这样罢了。
D.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再说水积聚的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C
解析:
天色苍茫,或许是它真正颜色,还是因为天高远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就像这样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注】①寿张: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比喻
B.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借
C.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 并、合
D.宏为人谦柔畏惧,不求苟进 苟且,随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B.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
①世善农稼,好货殖 ②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闾 ③遗令焚削文契
④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 ⑤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⑥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 ⑦愿还寿张,食小乡亭
A.①③⑦ B.③④⑥ C.②⑤⑦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樊宏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常以前车之鉴来告诫子弟,要谦恭谨慎,富而不骄,贵而不傲。
B.樊宏的志行体现在王莽末年,义军纷纷起事时能善待赤眉军,并能舍弃亲情,留在赤眉军中。
C.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善于经营、上下的戳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瞻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临死时烧了债务人所有的借据。
D.樊宏在重病中还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所以请求皇帝收回寿张,更换小乡亭作为子孙的食邑。皇帝终究没有答应。
翻译与断句。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
舟泊嘉鱼县,访李给事景鲁。……时刘、哱初平,倭报甚警,景鲁慷慨谈兵,因讯近日人才。余 曰 人 才 吾 不 能 知 第 有 一 切 喻 仙 鹤 能 为 台 榭 点 缀 光 景 然 决 不 能 耕 田 负 重 猫 能 护 衣 箧 鹰 隼 能 致 野 味 然 不 能 禁 其 食 腥 噉 膻 通 此 则 满 世 界 皆 人 才 矣 景 鲁 亟 赏 之。明日,游近城诸山,山石枯梗,山树森劲。水直行山下,无纤毫纡屈,大约俱类景鲁之为人。留二宿,始别。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
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余曰/人才吾不能知/第有一切喻/仙鹤能为台榭点缀光景/然决不能耕田负重/猫能护衣箧/鹰隼能致野味/然不能禁其食腥噉膻/通此/则满世界皆人才矣/景鲁亟赏之。
解析:
【小题1】(譬:晓谕,晓示,文中是晓以利害,劝伯升退兵之意。)
【小题2】(因:均为副词,趁机。A、其:代词,他,指樊宏/副词,表示猜测,大概。B、而: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递进,并且。C、者:……的人/助词,“者……也”用于主谓之间,表判断。)
【小题3】(①表现樊重善农商;④间接表现樊宏行善;⑥表现光武帝对樊宏的关心。含三句之一的都应排除。)
【小题4】(樊宏并不是留在赤眉军中,而是留在刘伯升军中。如果留在赤眉军中,那是没在“志行”了。)
【小题5】(1)注意“用”、“向”、“假”、“素”、“见待”、“心”等词译法。
(2)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共4分
【参考译文】
樊宏,字靡卿,南阳郡湖阳人,是(世祖汉光武帝刘秀)的舅舅。父亲樊重,字君云,继承了祖上传统,(既)善于经营农业,(又)善于做买卖。樊重性格温和宽厚,有法度,一家三代共享有家产,子孙早晚都向长辈问候请安,(一家人有规有矩)常常像在公府里照章办事一样。他经营产业,没有一件可丢弃的财物,都能各尽其用,督促役使奴仆,也各得其宜,人尽其才,所以上上下下能同心合力,所获财利每年都成倍增长,以至广开田产达三百多顷。他曾经想做家用器具,就预先种下了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嗤笑他。但过了几年,(成材了的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它们的用场,先前嘲笑过他的人都向他借用(梓木、油漆)。家产积以万计,(而他从不吝惜,总是)赈济赡养同族的人,施恩于乡间邻里。他的外孙何氏兄弟争夺财产,樊重感到羞耻,拿出二顷田给他们,平息了这场纠纷。县里的人无不称赞他的美德,尊推他为三老。他在八十多岁时去世。他平素借给别人的钱前后几百万之多,临终时,他嘱咐家人将借贷文契削去姓名,统统烧掉。借贷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很惭愧,争先恐后到樊家还债,而他的儿子们遵从父亲的遗嘱,终于不肯接受。
樊宏年轻时便有高尚的志向和优秀的品质。王莽末年,义兵起事,刘伯升与族兄刘赐都带兵攻打湖阳,刘赐的妹妹是樊宏的妻子,湖阳县府因此便把樊宏的妻子儿女抓了起来(作人质)。让樊宏出城叫刘伯升退兵,而樊宏却留在了伯升军中。湖阳的军帅想杀死樊宏妻子儿女。此时汉朝兵力日益强大,湖阳军帅非常害怕,不敢杀他们,这样才免于一死。更始帝即位,想用樊宏做大将,樊宏叩头推辞说:“书生不熟习用兵打仗的事。”终于得以免职回乡。回乡后,樊宏和宗族家人亲属修筑营垒壕堑自己坚守,老弱的百姓归附他的有一千多家。但是赤眉军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牛、酒和米谷,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听说过樊宏仁厚,都称赞道:“樊宏向来行善,而且现在如此礼待我们,我们怎能忍心去攻打他呢?”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这才免于一场寇乱。
樊宏为人谦恭和顺,谨慎戒惧,不苟且谋取功名利禄。他经常告诫子弟说:“大富大贵财禄盈溢的人家,没有几个能有好结果的。天理憎恶骄满而喜好谦恭,以前那些贵戚的下场都是明显的警戒啊。”每逢上朝,他总是提前到达,俯伏在地听从上面交待要办的事体,等上面交待完了才敢起来。樊宏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和议论朝政得失,总是亲手书写,并将草稿毁掉。光武帝很尊重他。等到樊宏病重,光武帝亲临问候,并在樊家留宿,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樊宏叩头说:“我没有建立功劳却享受大国的食邑,实在担心子孙不能保全陛下大恩,希望能归还寿张,改换小乡亭作食邑。”光武帝听后很悲伤,最终没有答应。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 C: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手像裁缝一样举起,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D: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A: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B: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然而” C: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D: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叹焉。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若】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如,似,像) B:若入前为寿 (第二人称代词,你) C:曾不若霜妻弱子 (及,比得上) D: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如果)
【就】选出解释错误的一组:
A: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赴任、到任视事) B:见有就死,知其当然 《与尹师鲁第二书》(于是) C:予亦就睡 《后赤壁赋》(接近) D: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 《荔枝赋并序》(实现)
【恶】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A: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 《寄欧阳舍人书》 (厌恶) B: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寄欧阳舍人书》 (wū怎么) C: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苏武传》 (wù羞恶,不好意思) D: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赤壁之战》 (嫉妒)
【倍】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与“事倍功半”中的“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通“背”,背叛 )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鸿门宴》(一倍)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D: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倍之。《穆天子传》(督péi,陪伴,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