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根据学过的诗文,仿照例句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引用恰当,语意连贯。(6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挚爱,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放松;

示例:幸福是能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是能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气。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可仿照例句中的“挚爱”“放松”来确定描述对象,如气节、志气等,选取的诗句要与描述对象在内容上相吻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仿照下面句子,另选话题写两句话(4分)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快乐和温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注意题干要求是另选话题,仿写句子中后半分句是并列短语。仿写句子基本要求:结构一致、句式工整、字数相近或相同、修辞手法一致、内在逻辑一致、感情风格一致、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符合人之常情、遵循生活的逻辑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尽量做到用语生动、文笔优美、含蓄隽永、启人心智。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对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可寄情,也可寓志。古人多用对联,在精炼的语言中品评古今人物。

如:诸葛亮——上联:日月同悬出师表 下联:风云常护定军山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人物,补写下联。(6分)

烛之武——上联: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 下联:

荆 轲——上联: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下联:

一番善辩 情荡衷肠罢干戈。

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是:

首先要注意审题。话题式对联题虽然强调了开放性,但其给出的话题,又是确定开放空间的一个限度。所以,我们必须仔细审题,确定对联应涉及的内容,保证其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如: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获得金牌第二的好成绩,请以此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字数在20字以内。此话题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雅典奥运会、中国、胜利,所以,“海外创佳绩,国内添光辉”,海外、国内指代不明,是跑题的。

其次“大题小做”,拟写上联,并匹配下联。话题式对联题给出的话题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其涵盖面较广,如果就话题而论话题,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大题小做”的方式来进行。所谓“小”,就是具体、典型,我们可以寻找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人、事、物,或者强调这个概念的功能、作用,以此为内容,衍生上联,再匹配下联。

如以“恒心”为话题,可想到有愚公移山、老妇磨杵的故事,可拟成以下对联:

愚公移山功在不舍,老妇磨杵成于永恒;

再次,疏通文句、检查结构、锤炼字词,增加对联的表现力。

话题式对联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语言表达题。明白晓畅的文意、精炼准确的用词、优美文雅的表达应该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拟写出对联之后,应检查文句是否通顺,上下联的词性、结构、平仄是否符合要求,所用文字是否精当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往往都由几部分构成,如果把汉字拆开来理解,往往会收到独特效果。请仿照示例,作答。(4分)

例:

“碑”:卑微的石头 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 就执著地站立了一生。

劣:

选:

劣——之所低劣,就因为用力不足;平时少用力,到头来总差人一等

选——被选中的人,应该是走在前头的先进者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仿照示例,分别用一句话表现下面两个节日的特点。要求:符合节日的特点,富有文采。(4分)

【示例】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思也悠悠意也绵绵。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中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

试题分析:从所给的例句来看,例句的内容表现出了节日文化特有的内容,在形式上采用了对偶(对联也可以)的手法。因此,在仿写前,应先想清楚所选节日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在用对偶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此题要求句式对应,符合节日特点,上下句有关联意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画线的句子形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 分)

翻译是什么?有人说,翻译就是打开窗户,让人感受到温暖的阳光;翻译就是撬开贝壳,让人品尝到鲜美的肉核;翻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翻译就是撩开窗帘,让人窥见美丽的风景;翻译就是打开井盖,让人获得纯净的水源。(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题干要求较严格,既要“形成排比”“意思连贯”,又要“风格统一”。首先要着眼于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语句是否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在认真分析已有文字的句式、内容之后,可以选择内容造句。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7.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4分)

(1)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2)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3)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或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个传统题型——短句变长句。一般可以先选择其中一个句子作为主干句,然后把其他几个句子按照语意逻辑顺序去排列,使其共同作为宾语的修饰定语即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短句之间的联系,看每个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相同;看各个句子有无共有元素;看代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句子之间有包容关系的,可先确定主干句,然后用附加或替换的方法加以整合;互不包容的可以拼接。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3分)

(3分)

示例:生活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厚薄,而在于启迪;胸怀就像一片海,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深浅,而在于宽广。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格式为“……就像……,重要的不在于它的……,而在于……” 。字数要与例句相同,意境要高远,有一定哲理意味。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三个语句,组成前后式相同,内容相适的排比句。(5分)

牵挂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那份哀伤,牵挂是“临行密密缝”的那份爱意,牵挂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那声乡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牵挂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那段离愁 ,牵挂是“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那段缠绵 ,牵挂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那张邮票。(5分,句式2分,内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做好语言仿写题,一定要看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同时平时要注意对排比、比喻、对偶、名言警句等好句子的积累欣赏。只有这样,才能把这类试题做好。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