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①牒京兆试官,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笑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
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
累为尚书右丞。於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 (选自《集异记·王维》,有删改。)
注①邑司:唐代为公主管理财货和封地租税收入的官员。②解头:唐代州郡保举士子到京城应考叫“解”,被保举的第一名叫“解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性娴音律 娴:熟习
B.仍令赍琵琶 赍:携带
C.洎克复 洎:等到
D.留心释典焉 释:解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为子画焉 留心释典焉
B.令以九皋为解头 子以文士,请谒贵主
C.岐王则出锦绣衣服 公主则召试官至第
D.本为他人所托 子诚取解,当为子力
以下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尤为岐王之所眷重 B.岐王谓曰
C.即令独奏新曲 D.令画数壁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与王维同年参加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个经常出入公主府上的客人,请公主给京兆府的考官写了一封信,让京兆府推荐张九皋做第一名。
B.王维按照岐王的吩咐,准备了自己写的诗歌和琵琶曲《郁轮袍》,并和众乐工一起来到公主府上,他的风姿和弹奏琵琶引起了公主的注意。
C.岐王在酒席间向公主推荐王维做京兆府的第一名,公主表示愿意帮忙,她派人向考官传达自己的命令,最终王维以第一名被推荐并考中进士。
D.“安史之乱”中,王维曾经做了安禄山手下的官员。叛乱平定后,他被崔圆召到府中作画,他发挥了所有的绘画才能,后来得到了宽大处理。
断句和翻译。
(1)用“/”线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后 由 此 事 皆 从 宽 典 至 于 贬 黜 亦 获 善 地 维 累 为 给 事 中 禄 山 授以 伪 官 及 贼 平 兄 缙 为 北 都 副 留守 请 以 己 官 爵 赎 之 由 是 免 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求庇借。
②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
【小题1】
[b03602b971ecc21d.jpg]
【小题2】
[4bf8fd45faa14164.jpg] [862fe45f087ee749.jpg]
【小题3】
[e3f30f7e6f8c11ac.jpg]
【小题4】
[ecf40401692c7f54.jpg]
【小题5】略
参考译文
①尚书右丞王维还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文章就很出名了。他精通音律,琵琶弹奏得很精妙,在那些王公贵族之间交游,尤其得到歧王的眷顾与看重。当时参加进士考试的张九皋名气很大,有一个经常出入太平公主府上的客人,替他请求邑司以公主的名义给京城的考官写一封推荐信,命令推荐张九皋为京兆府的第一名。王维正要参加进士考试,就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了岐王,并且希望求得歧王的帮助。歧王说:“公主势力这么强大,我的力量不能与她相争,我来为你筹划这件事。你找出过去写的那些清秀脱俗的诗歌,抄录十首。再新谱一首声调哀怨凄切的琵琶曲。五天后再到我这里来。”
②过了几天,王维按照岐王的吩咐,如期而至。岐王对他说:“你凭着一介书生的身份,请求进见公主,哪能有什么门路见到她呢?你能按照我教的去做吗?”王维说:“谨听您的吩咐。”岐王就拿出锦绣衣服,鲜艳华美奇异,让王维穿上,还让他带上琵琶,一起到公主的府上。岐王进去说:“正赶上公主从宫里回来,所以带上酒席和乐队宴请您。”于是就命令人摆开筵席。众多乐工一起进来。王维年轻,皮肤白皙,风姿俊美,站在乐队的前排,(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见他,问岐王说;“这个人是谁啊?”岐王回答说;“是个通晓音乐的人。”便让王维单独演奏新的琵琶曲。王维弹起琵琶,声调哀怨凄切,满座的客人都被感动了。公主亲自问王维说:“这支曲子叫什么名字?”王维起身答道:“名叫《郁轮袍》。”公主非常惊奇。岐王于是对公主说:“这个人不仅擅长音律,如果说到诗词,更是无人能超过他。”公主更加感到惊奇,问王维:“你有自己写好的诗文吗?”王维就从怀中拿出诗卷献给公主。公主看过之后,惊奇不已,就说;“这些都是我平日里背诵熟悉过的,还常常以为是古人的作品,原来竟然都是你写的啊?”于是让王维把艺人的衣服换下,坐到客人中最尊贵的座位上。王维风流潇洒,而且说话诙谐风趣,很受各位达官贵人的钦佩瞩目。岐王于是说:“如果让京兆府今年推荐这个人为第一名,那他一定可以成为国家的精英。”公主说:“那为什么不教他去参加进士考试呢?”岐王说:“这个人如果不被推荐为第一名,就坚决不去参加考试。可是我听说第一名已经承蒙您的推荐,给张九皋了。”公主笑着说:“他与我有什么关系,这件事本来也是受人之托。”随即回头对王维说:“你果真想要第一名的话,我一定尽力帮您争取。”王维站起身谦恭地道谢。公主就把主考官召到府里,派宫女传达自己的命令,于是王维就被京兆府当作第一名推荐,而且最终一举考中了进士。
③天宝末年,安禄山刚攻陷西京长安,王维和郑虔、张通等人都在叛贼的朝廷中当了官。等到唐朝军队收复长安时,他们都被关押在宣阳里杨国忠的旧宅院。崔圆把他们召到自己的宅第,命他们画了几墙的壁画。当时,他们都认为崔圆的功劳、地位最高,希望得到他的解救,所以都用尽了构思技巧,发挥所有的绘画才能。后来因为这件事,他们都被从宽处置了;以至于贬官,都被贬到较好的地方。王维官职不断升迁,做到给事中,安禄山曾授给他伪朝廷的官职。等到叛贼被平定,他的哥哥王缙担任北都副留守,请求用自己的官职和爵位替王维赎罪,因此王维被免除了死罪。
④王维官职升迁做到尚书右丞。他在蓝田购置了别墅,在那里潜心研究fó jiāo 经典。
课内文言文翻译
(1)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
略
略
(《论语》阅读 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下列各句不能体现中庸思想的一句是( )
A.君子和而不同 B.过犹不及
C.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D
略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寒蝉不知道有一年四季,这就是短寿。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分别。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的职守,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斥鴳)呢。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再说世上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上的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啊。他对于人世,没有急切的追求什么。
D
再说世上的人都劝慰宋荣子,他却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上的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啊。他对于人世,没有急切的追求什么。
对“夫人好学,虽死若存”解释得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是喜欢学习的,虽然死了,仍像活着。 B:那个人喜欢学习,虽然死了,成绩还存在着。 C:一个人学习得好,即使死了,还像活着。 D:一个人喜爱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焚 驴 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
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亟:赶快
B.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吝惜
C.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 委:交给
D.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 谢:道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杀我而有利于人 请诸帅,而释之
B.驴见梦于府之属某 救旱之术多矣
C.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D.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河朔地区的旱灾危及百姓的年成,镇阳帅用巫术祈雨,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B.一户人家产了一头白驴,主人认为旱灾是它造成的,很多人也都同意这种说法。
C.镇阳帅听信谣言,下令焚烧白驴,白驴于是托梦给帅府的僚属诉说自己的冤情。
D.白驴认为把它烧了无益于救灾,因为旱灾要么是人造成的要么是天造成的,与它无关。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2)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3分)
【小题5】(1)拯救旱灾的方法这么多,何不从这些方法中找一个呢?
(2)过了不久天就下雨了,雨下满了一个月却还不停,洪涝损害了农作物,最终(导致)没有收成。
【小题1】谢:谢罪、道歉
【小题2】结构助词 的
【小题3】主人认为旱灾是它造成的”表述错,应是“有的人”认为,而不是“主人”认为
【小题4】略
【小题5】略
《焚驴志》译文
己未年(金章宗承安四年)(公元1199年),河朔旱情严重,远近的禾稼都枯焦了,老百姓不知如何是好,没有可以仰赖的人。地方的长官镇阳帅自己说他非常关心农民,急着命令下属找人祈雨。厌壤巫术,没有不试验过的,最终都没有应验。过了一段时间,怪异虚妄的说法就兴起了。恰好有一百姓家有产了一头白驴的驴,就说:“这就是旱灾的原因啊,云密集时,驴则抬头发出声音,云就飘散不留。如果白驴不死,旱灾怎么能停止呢?”一个人臆测提倡,许多人就开始附和这个说法。镇阳帅听到了,就觉得事情是这样的,就立即命令把白驴抓回,将要把它烧死。
白驴托梦于帅府的属下某人,说:“焚烧我是冤枉的阿!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关我什么事呢? 我不幸生为禽兽,又不幸堕落于人的牲畜。载运货物被人驾驶,都听人们的命令;驾驭斥责,是一直在增加。劳苦羞辱到死,我是如此的尽本分。如果是水灾的事情,难道也像你们所说的是我引起,而要把我置于这样的酷刑吗? 是谁巫赖我,而镇阳帅竟听从他!祸害有的关乎上天,也有的关乎人类,是人为的就可以求助于人,而关乎天象的则可以听其自然啊。拯救旱灾的方法这么多,何不求之于这些方法呢?求而得不到,就没有什么好追究的,那么问题是在于天,就听任天命而已。不求于人,不求于天,凭没有根据的说法,而认为是我的过失。唉,其实不是这样的!令巫师曝晒于太阳下请求旱神,已经试过了,今日还要烧我,那岂不是重复没有用处的事吗?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如果杀了我天还是不下雨,那么哪里还用得着用这种方法来增加罪恶呢?滥杀无辜是不仁义的;轻信妄言是不聪明的;不仁义不聪明(的方法),镇阳帅为什么采取呢?你啊,是他的属下,所以我冒昧私下向你倾诉。
梦到这件事的属下谢罪之后就睡醒了,向镇阳帅请求将白驴释放了。起初人们对将白驴释放的事不高兴。过了不久,天就下起雨来,而且满一个月不停,水灾毁坏了人民的庄稼,收成最终也没有。人们不再议论白驴的事情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日:“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日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
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公乃敢上璧
B. 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彭泽去家百里……故便求之
D.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 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C
请将下面两则史料译成现代汉语,与课文加以比较。
1 、诸葛亮出祁山。加郃(魏加封张郃居于特进的官位。特进,本为荣誉称号),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晋陈寿《三国志· 张郃传〉)
2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关中,戮谡以谢众。(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翻译:1、诸葛亮兵出祁山,(魏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加封张合为特进(官位),并派遣他去督军作战。张合与诸葛亮的将领马谡在街亭那个地方对峙。马谡依南山安营扎寨,而不下山占据城池,张合就断了他取水的渠道,然后攻击他,将他击败。(晋陈寿《三国志· 张郃传〉)
2、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祁山,队伍整齐,赏罚严格,号令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整个关中像声音发出回音那样震动了。魏明帝移驾长安,命令张郃领兵抵抗诸葛亮的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带领军队作为前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约束,指挥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让陇西各县一千多户人家迁居,带兵退回汉中,杀了马谡向军士谢罪。
比较:把这两则史料与课文比较一下,可以看出:史料所记只是一个梗概,而小说则进行了虚构的细节,使情节更丰富,使人物更生动。如:增加了蜀方守街亭的人员,虚构了马谡拒谏的一段的文字;添进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的对话;为了揭示孔明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其执法严明等多方面的性格,有声有色地写了“挥泪斩马谡”这一段。
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通过课内外资料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白史料与小说在内容、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差异。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 B: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 C: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 D: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终于用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
下列各项中对“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记游者甚众。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D: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