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3分)

(2)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3分)

(1)王维(2)示例:路边的小花,纤蕊若斯,带露绽开。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是记忆性知识。仿写,要注意审题,判断被仿的句子的语言格式:话题,主旨、修辞,句式、语言色彩等内容。通过审题可知所选的话题应该在“旅途”这个范围之内,主旨是旅途中的兴味意趣,修辞运用比喻的手法,句式采用四字格短句,语言色彩应该是甜美喜悦的。在审题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话题来仿写。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仿照划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句式,在横线上填入两个句子。(6分)

一个人是人类之集群的一个细胞。那就是说:一个人死了,正像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一个人沮丧于生命的短暂与虚无之时,人类正坚定地抱紧着一个心醉神痴的方向——这是唯一的和永远的故事。

(示例)永远的戏剧走过了一个情节  永远的爱情经历了一次亲吻  永远的跋涉告别了一处村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的要求如下:仿句式、仿修辞、仿句间的关系。题干明确给出要求“仿照划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句式,在横线上填入两个句子”,考生应先明确示例的修辞和句式,然后再进行仿写。“永远的乐曲走过了一个音符,永远的舞蹈走过了一个舞姿”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句式“永远的……走过了一个……”。考生可以仿照这两句确定喻体,每句3分,其中运用比喻手法1分,句式相同1分,语意协调1分。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参照下面的例句的修辞及句式特点,仿写句子。(4分)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边塞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杜甫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边塞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杜甫的诗是幽咽泉流中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语句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首先要求内容协调一致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 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此题中注意:需是比喻句以及符合其特征的名词组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3分)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时爆发出的,它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中的重组句子。所以首先要重新确定主语、谓语和宾语,本题已以“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开头和叙述的主体,其实就是以此为主语,然后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但不能改变原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仿照《卵石》形式,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6分)

卵石

沐浴在溪水中

岁月恒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鲜花                         浮萍

盛开于田野间                     徜徉在池塘里

时光短暂                       光阴荏苒

奉献了生命的芬芳                   享尽了一生的洒脱

(形式仿写正确3分,有哲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例句中,表面是大自然中的卵石在水中一长久便失去了棱角,哲理意义可以是奉献了自己,也可以是人走入社会后磨掉了锐气。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将下面几个句子改写为一个长句,内容不能省略,词语可调整、增删。(5分)

(1)第26届夏季世界大__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2)这次盛会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

(3)这次盛会是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

在国际大体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精心筹备,旨在推动大学生体育运动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和普及的第26届夏季世界大__会于2011年8月12日在深圳隆重开幕。 (是单句3分,语言连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抓句子主干,明确句子的中心意思,再找出附加成分(定语或状语)改为分句或单独成句将它们变成按时间先后排列的短句。因并列短语充当句子成分而过长的句子,可叠用某些词语,将并列短语扩展成几个并列的分句。抽出句子主干,让并列的修饰词语分别成为分句。本题句子主干:第26届夏季世界大__会隆重开幕。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5分)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不仅要要求高度概括以适应字数要求,还要注意单句,排列好定语的顺序。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各1分,句式和语言各1分。压缩语段的解题思路一般分四步:(1)看清题目要求,看它要求我们怎样压缩。(2)仔细阅读原文,分析内容要点,把握中心。(3)将概括归纳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存精”。(4)对保留的内容进行文字加工,使其语言规范,文字贯通,符合字数要求。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下面选项中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达到极端,可以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恰像________________。

①花园里的花朵,只能是被动地供游人观赏

②玻璃缸里的金鱼,生活在一种透明的隔离状态里

③鸟笼中的小鸟,失去生命的自由和活泼的灵性

④铁屋子里的婴孩,渐渐地沉入更深的迷惘

(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风,有着多变的性格:温柔的时候,吹开满树繁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漠的时候,拂落三秋树叶。

3. (1)②

(2)愤怒的时候 掀起滔天巨浪 热情的时候 舞动万枝翠竹

【解析】

(1)

试题分析:句子的“本体”强调的是:“偏重形式的古典主义”使作者“丧失对具体事物的感受能力,对外界视而不见”,故只有②最恰当。①强调自主性的缺乏,③强调失去自由的痛苦,④强调无知与懵懂,都不符合“本体”所要表达的意思。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仿写能力。要求我们申请试题要求,例如,要运用拟人修辞,要有排比句式,要与示例相接近,由分号可知,性格构成对比,同时要注意最后一句动宾结构。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再以“理想”“思想”作为描述对象。(4分)

理想在天空中

行动在地面上

思想被实施禁锢住

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7.示例:真理在沉默中 虚妄在喧闹里 心灵被阳光照耀着 便是所有幸福的开始(合乎事理2分,语言表达2分)

6.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亮”“星星”作为描述对象。(4分)

示例:月亮叫喊着,叫出生命的喜悦,一颗小星是它的羞涩的回声。

6.百灵呼唤着,唤出黎明的曙光,漫天红霞是它的热烈的响应。(注意意象之间的关系2分,表达、合乎事理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