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各扩写为一段不少于40个字的文段。

(1)推开房门、看到妈妈正翻看我得日记(主要写动作神态,下同)

(2)期中成绩发下来了,放学回家,敲了敲门,恰好爸爸来开门

(1)我轻轻地推开房门,只见妈妈背对着我,似乎在发出笑声。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翻看我的日记。妈妈见了我,笑声更是压抑不住了。他半掩着嘴说:“你写的都是真的吗?你爸爸太可笑了!”我抢上一步,一把夺了过来…… (2)我拿了刚发下来的成绩单,走在路上,觉得今天的天格外地蓝。赶快把好消息告诉爸爸,我敲了下家门,开门的正是爸爸。他今天怎么这么高兴?莫非已经知道我考了全年级第二?只见他说:“公司奖励我去海南旅游七天……”真是双喜临门啊!


解析:

情景写作必须在规定的情景范围内扩写,语言及行动必须符合环境和心情。

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怀 鲁 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936年10月24日在上海

文中第三节所写的“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反映了青年男女什么样的心情?(3分)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结尾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句话的理解。(6分)

【小题1】 (3分)“破裂似的心肺”:对鲁迅去世的悲痛。“紧捏的拳头”:决心继承鲁迅的遗志;对__现实的不满和愤恨。(对鲁迅的价值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悲愤;对当时__社会的愤恨。)

【小题2】(6分)鲁迅逝世后,千万青年对他的爱戴和崇仰使人们更加认识到他的伟大,这表明了民族振兴的希望。但鲁迅之死与__势力的__有关,鲁迅逝世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无动于衷、麻木不仁,这表明当时中国还处在__、蒙昧之中。

【小题3】(6分)①象征手法。

 ②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不死。

 或作:鲁迅虽然逝世了,但新的力量必然产生。

或作:表达了对民族和文化振兴的期盼。


解析:

考查对文本材料的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要求对提供的文本材料要点作归纳,对所论问题作分析,并就艺术性作鉴赏。

某校拟制作安徽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陶行知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8分)

①原名文睿,后改知行,又改行知。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1946年去世。

②提倡并致力平民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著有《陶行知全集》、《普及教育》等。

③先后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1934年创办《生活教育》半月刊。

④他的教育名言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__说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人物简介:

 

 

 

 

 

 

 

 

 

 

 

 

 

 

 

 

 

 

 

 

 

 

 

 

 

 

 

 

 

 

 

 

 

 

 

 

 

 

 

 

人物评价:

 

 

 

 

 

 

 

 

 

 

 

 

 

 

 

 

 

 

 

 

 

 

 

 

 

 

 

 

 

 

 

 

 

 

 

 

 

 

 

 

(1)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平民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创办晓庄学校等。著有《陶行知全集》等。

(2)示例:“捧着……”句,体现了教育者的无私奉献。


解析:

(1)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人物简介包括生卒、籍贯、身份,主要特点或贡献;(2)人物评价不必面面俱到,只需要抓住一两点说透即可,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的观点(一般是隐含的)

根据下列信息,概括“世博会”的深远影响。每句不超过10个字

(1)1851年伦敦世博会展出了蒸汽机和农业机械。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照明设备、汽车、留声机是最受欢迎的展品。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展出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1939年纽约世博会开幕式上出现了新发明——电视摄影机。

(2)1855年巴黎世博会上英法“旅游专线”的正式开通。1904年,冰淇淋和汉堡包不约而同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被现场炮制,让人品尝。再如彩票、快餐、可乐、度假村、游乐场等无不始于世博。

(3)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法国装饰艺术展、法国1000年文化展、俄罗斯人类学展等都深受欢迎。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的日本国家馆,造型设计源自日本国花樱花的5个花瓣,直接将世博会会标图形建筑物化。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世界一流的歌剧、芭蕾和室内音乐,以及交响乐团、流行歌手等。

(1)传播创造发明;(2)推广生活时尚;(3)扩大文化交流


解析:

阅读下面文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4分,20字以内)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宏大水利工程,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距今已达2200多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顺应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自然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个项目的综合服务,余秋雨赞叹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与之同时代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历史遗迹,都江堰依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历史悠久,顺应自然,作用巨大,功效长久。(每点1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4 分)

美国宇航局天文学家近日使用斯皮策红外天文望远镜在距离地球11000光年外的人马座星座中拍摄到一组“宇宙黑色裂缝”照片。这个蜿蜒的“黑色裂缝”是由宇宙中的灰尘所形成的,面积足有数十个太阳系大。不但如此,在这个裂缝中极有可能在孕育着新星体。

   美国宇航局斯皮策科学中心的天文学家肖恩·凯利博士称:“这条黑色裂缝中的宇宙灰尘为新星的诞生提供了绝佳的大环境,这些尚处于孕育状态的星还没有储存到足够的热量来破开裂缝云层。”

   这条黑色裂缝的灰尘非常密集,即使人类可以乘坐太空船飞进黑色裂缝内部所能看到的也仅仅是一片漆黑。而斯皮策天文望远镜可以利用红外线穿过厚厚的裂缝灰尘层,为科学家提供黑色裂缝内部红外照片。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在黑色裂缝内部及周围呈现黄色及橘红色的斑点即为尚未成形的新星体。而那些发射着红色光芒的斑点即为恒星胚胎,其质量约为太阳的20至50倍。

美宇航局拍到可能孕育新星体的“黑色裂缝”。


解析:

阅读《潇湘晨报》上的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本报讯 今日起,本报征集城市中学生与贫困大学生面对面,亲身体验他们的学习环境,感受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你有兴趣,如果你是在校城市中学生,可拨打我们的热线0731 -5571188报名。入选的学生,将可随本报“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报道小组的记者一道,前往贫困大学生的家中,感受他们的生活,时间为1-2天(食宿自理,13岁以下学生须有成人陪同)。或许,此行将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当面向他们表达爱心,或者是写下此行的感受,我们将择优发表。

(1)请给上面的新闻拟一条标题。

标题是:

(2)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洁,见解独到,不超过30字。

(1)迎城市中学生体验贫寒。

(2)“体验贫寒”未尝不可,但重要的不是“吃苦”的经历,而是要学到吃苦的精神。


解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在深圳的不少茶馆或者素食馆,每天都有一群传统国学爱好者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听专家讲解《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深圳还有一部分企业家,出钱出力组织员工一起学国学,把国学修养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标准。

材料二:早在1998年,广州市五一小学就试行“读经”;湖北武汉大学早在4年前就创办了国学试验班。发展至今,中国大陆有100多个城市的800万孩子加入“读经”行列。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

⑵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理由。(150字左右)

答:

⑴(2分)“国学热”持续升温。

⑵(8分)示例一:我认为国学热升温是一件好事。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提升。其次,国学热升温体现了人们对当前日益泛滥的“拜金主义”“快餐文化”的反思,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的重视。再次,国学热升温可以加强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熏陶、渗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示例二:我认为运动式的“国学热”不可取。首先,国学的弘扬要依靠国民自觉性,国学素养的提高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熏陶。其次,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背景,在当代社会复兴国学,犹如刻舟求剑。再次,把国学通俗化、情趣化,以迎合观众心理、适应观众期待的国学热,只能使国学肤浅和庸俗。因此,我们要用平和、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国学


解析:

根据下列研究成果写出结论。(不写具体数字)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结果。在城市,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6倍、55.5倍、281.55倍和323倍。而重点高校农村学生的比例变化也值得关注,如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1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6.3%,比1990年减少2.5个百分点。

结论 [来源:

随着学历的提高,城乡之间同等学历人口比例的差距逐渐拉大,重点高校农村学生比例下降


解析:

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不超过25个字)

19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0.7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升高1~2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3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量。

气温升高、普遍缺水、臭氧增加将使世界作物减产。(三个原因,少一个扣1分,不使用使令句扣1分)(共3分)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