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心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苦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 好事多磨 B: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 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大得多,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乙:我不能接受你的见解。因为在我看来,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终身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 对上述对话最恰当的评价是( )。
A: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 B: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C: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D: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三十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 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
A:学习的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 B:学习起点高,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 C: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 D: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这副对联意在强调:
A:现代人争名 夺利,沉迷于物质 B:人们生活艰辛,幸福来之不易 C:现代人应该适当放慢生活节奏 D:人们应劳逸结合、会享受生活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
在这点上,我们讲究义理,显然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是不同的。从前写文章的人说到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的实践经验的科学的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不是空洞的观点,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观点是从具体材料中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解析:
无
根据下列语句展开想象,使其更丰富完整。
。这就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啊!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解析:
无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根据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心情将其扩为一个长句(不超过40字)。
我心情喜悦,步伐轻快,走过曲折的小路,抵达溪头时忽然发现社林
边那间熟悉的茅店。
解析:
无
按要求扩展下面的句子。
要求:以原句为起始句,根据句意,对起始句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80字。
原句: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深切的思想感情。
扩展句: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文人深切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
读杜甫、白居易,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万里裘,稳暖皆如我”中,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陆游、辛弃疾,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让你钦佩,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豪放让你感叹,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心让你折服……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了一体,他们深切的思想情感无不深深打动着你的心。
解析:
无
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写简要、恰当的理由,填写后的句子应完整、言之有理
“减负”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睡眠时间不足,严重影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减负”是必要的积极的举措。
解析:
无
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第10期《内参消息》发布了北京市统计部门抽样调查的结果:北京市失业人口中,86.8%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25岁至29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40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8.4%;失业人口中,3人户、4人户、5人户以上所占比重分别为42.5%、20.4%和20.2%;失业人口中,95.6%的人有求职愿望,但只有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参加培训。
。(不超过40字)
北京失业人口四多一少:青壮年多,男性多,3口之家多,想求职的多;愿培训的少。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