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日:“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谢)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查,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快快,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日:“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中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义康谓宾客曰:“王公久疾不起,神州讵合卧治。”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追赠左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詹事如故。九年,以预诛羡之等谋,追封豫宁县侯,邑千户,谥日文侯。世祖即位,配飨太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邪王大司马属 辟:征召

B.坐者皆赋诗 豫:参与

C.岂可国之灾 因:因为

D.贤兄屡称疾 比:接连

2.下列句子全都表现王县首“有识局智度”的一组是

①兄弟分财,县首唯取图书而已。

②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③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④昙首固乞吴郡

⑤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

⑥以预诛羡之等谋,追封豫宁县侯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从小就很有志向,在兄弟分家时,他只拿了图书。

B.平定谢晦叛乱后,王昙首不居功自傲,面对皇帝的封诏,丝毫不动心;皇帝也拿他没有办法。

C.彭城王义康对王弘、王昙首执掌国家要政心怀不满,欲借机挑衅,王昙首自己一方面坚决要求去吴郡任职,一方面劝王弘让出一半兵力给彭城王义康,很好地解决了矛盾。

D.王昙首为人深沉稳重,严于律己,识大局,有器量,很得太祖的信任,被视为国家的栋梁。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因:乘机)

2.D③(①说有业尚  ②说对自己和家人的约束  ⑥说皇帝所为)

3.C(文中没有彭城王义康欲借机挑衅的意思)

4.(1)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起酒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

   (2)“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参考译文】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因陵.与堂弟王球一同拜见高祖;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荚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和睦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盒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剐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起酒杯劝酒,乘机抚着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编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史,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快快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植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勋口不高兴.昙首一再乞求皇上到昊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呢?贤兄接连多次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哪有到关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义康对宾客说:“王公长期生病不能起来,神州怎么可以卧床而治?”昙首劝王弘分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赳在一旁侍候,说:“王家将要衰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追赠左光禄大夫,加封散骑常侍,太子詹事职位还同从前一样.元嘉九年,因为昙首生前参与诛杀徐羡之等人的谋划,被追封为豫宁县侯,食邑千户,谥号为文侯.世祖即位,让他的灵位在太祖庙庭里配享祭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高一《语文》②,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

B.其文漫灭,独其为犹可识 文:碑上的文章。

C.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D.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之 相:帮助。

2.以下的句子全都表明作者主张的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事物,应该“深思慎取”的原因的一项是 ( )

①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A.②③⑤B.①③④C.①⑤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理学盛行,因此宋人的山水游记也不仅仅只是描景状物,往往是把写景与说理巧妙结合起来,本文便是如此。

B.本文以游洞探险为例,借助赏奇景要不怕辛苦,形象地揭示出明真理要勇于探索的遭理。

C.本文借助一次游历,提出了获取成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见解,即对于渴望成功者而言,志、力、物三者缺一不可。

D.本文是一篇缘事说理的议论文,行文层次清晰,逻辑分析严密,说理深入透辟。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B(碑上残留的文字)         

2.C     

3.D(是山水游记)

4.(1)在这个时候,

我的力气还足够用来继续进入,火把还足够用来照明,等到出来之后,(大家都)责怪那个主张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着那个人(出了洞),而不能尽情地享受那游览的快乐。

(2)可是力气足够用来到达那里(而没有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事情,在自己也是值得后悔的事情;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可是没有到达(那里),可谓问心无愧,又有谁能讥笑你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数月,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帝尝示二府《喜雨诗》,旦袖归曰:“上诗有一字误写,莫进入改却否?”王钦若曰:“此亦无害。”而密奏之。帝愠,谓旦曰:“昨日诗有误字,何不来奏?”旦曰:“臣得诗未闲再阅,有失上陈。”惶惧再拜谢,诸臣皆拜,独枢密马知节1不拜,具以实奏。且曰:“王旦略2不辩,真宰相器也。”帝顾旦而笑焉。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宜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拜枢密史,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使任,岂可求哉?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寇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 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为人所奏。帝怒,谓旦曰:“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真贤能,无如騃3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騃尔。”遂不问。

[注](1)知节:官职名称。(2)略:隐瞒。(3)騃(ái):痴愚。

——《宋史·王旦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寇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解除

B.甚得大度量 许:这样、如此

C.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 诏格:公文格式

D.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 谢:感谢

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旦“真宰相器也”的一组是

①而密奏之

②惶惧再拜谢

③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④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

⑤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⑥将相使任,岂可求哉?吾不受私请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上的《喜雨诗》误写了一个字,王旦事后对王钦若谈起此事,其意希望有人进宫请皇上改过来,王钦若阳一套阴一套,把这事歪曲密报皇上,使皇上对王旦很恼火。

B.寇准多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坏话,王旦很宽厚,他一方面反躬自责,一方面又极推祟寇准,认为寇准这么做是为人忠直。

C.寇准私下里托人请王旦为他在皇上面前说话,让他当宰相。王旦断然拒绝了他,寇准内心怨恨,后来了解真相后,更愧叹不已。

D.准大办生辰宴席,皇上得知后,大怒,询问王旦的看法时,他念及旧情,在皇上面前替寇准巧妙化解,使其免受处惩。

4.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

(2)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1.A

2.C

3.D

4.(1)寇准在枢密院把事情向皇上禀报了,王旦被责罚,只是叩拜谢罪,公堂的官吏都被处罚了。

(2)皇帝全部说出王旦推荐寇准的原因。寇准发出惭愧的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皆美于徐公 ②箕踞骂曰 ③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私见张良,具告 B:①伏尸哭 ②暮寝思之曰 ③荆轲和歌 ④哙拜谢,起,立饮之 C:①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②顷,未发 ③夫晋,何厌有? ④鼎足形成矣 D:①父母宗族皆戮没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③全石以底 ④沛公奉卮酒寿

指出下列各组文言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客何为者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忌不自信 D: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竖子不足与谋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下列各句加点字的用j法,全都相同的一项 ①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潭西南而望,行 ③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④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⑤项伯杀人,臣之 ⑥此其志不在 ⑦常以身蔽沛公 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⑨沛公今事有,亡去不义 ⑩越国以鄙,君知其难也

A:②③⑥⑦ B:①③⑤⑨ C:①④⑤⑦ D:⑥⑧⑨⑩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全都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沛公居山东时 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③末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遥 ⑤若舍邦以为东道主 ⑥鼎足之形成矣 ⑦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⑧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英雄无用武之地 ⑩拜奉大将军足下

A:①③⑧⑨ B:②④⑦⑨ C:③⑤⑥⑩ D:④⑥⑧⑩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①(只是)计不知所出耳 ②料大王足以(代替)项王乎? ③道芷阳(抄小路)行 B:①(确实)能得樊将军之旨 ②能(指责)讥于市朝 ③臣愿得(请)之 C:①秦王复击轲,(受)八创 ②(于是)击沛公于坐 ③杀人如不能(全、堞) D:①既东封郑,又欲(延伸、扩张)其西封 ②(恰逢)其怒,不敢献 ③旦同不可不蚤自来(道歉、谢罪)项王

下列各组文言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③今口往而不反者 ④张良出,要项伯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⑧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⑨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⑩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⑤⑦⑧⑨⑩ B:②③⑤⑥⑩ C:①③④⑦⑨ D:①④⑦⑧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干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市,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宁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久,召庸曰 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 霸: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若六级 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之 绳: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①冯唐孝著 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B.①复问唐日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陛下得廉颇、李牧 ②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D.①委任责成功 ②朝济夕设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哥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才能卓著,不仅有独到的政治见解,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之所以能说服文帝,就是因为他深知将军在率兵作战的实践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言行过失。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为下列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鄹:“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1.D.绳:纠止,制裁。

2.C.假设连词:即使。(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身份。B.④副词,表两事顺承:于是,才;②副词:才,再。D.①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 ②连词,表并列:又。)

3.D(这篇传文主要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

4.①“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②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的规章条令呢?

   ③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

5.断句题答案: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j”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参考译文]

       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暑长,侍奉文帝。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卯。文帝正以匈奴入屯为忧,于是才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一一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泰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十年,景帝却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庸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