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下列语句,扩展部分要用一种修辞手法。

细雨悄悄地走进低沉的北国(不少于30字)

如丝的细雨,带着一身轻盈,架着浓雾,从南国悄悄地走进了低沉的北国。

 


解析:

根据下面一则新闻的内容,拟写两个七字句,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

本报讯 我国政府已经决定拨款6亿人民币,在今后三年为中国科学院聘请300名海外优秀中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说,每位受聘科学家将获得200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资助。他们将参加以中科院为主体的国家创新工程的课题研究。他介绍说,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资源与环境、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和重大交叉科学等八大领域。此次招聘重点是年龄在30—40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海外专家学者,同时中科院也将引进一些国内的优秀人才。

标题: ,

政府拨款6亿元,聘请海外科学家


解析:

下面是屠洛涅夫《猎人笔记》中的一段话,其中画线的句子被紧缩了,请根据语境将其

重新扩展开来。(不少于30字)

在早春的日子里,当四周一切都发出闪光而逐渐崩裂的时候,通过融解的雪和浓重的水气,已经闻得出温暖的土地的气息。云雀歌唱,溪水奔流。

扩展:

在雪融化了的地方,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溪水当出愉快的喧哗声

和咆哮声,从一个溪谷奔流到另一个溪谷。


解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最直接影响人类能否生存下去的生态因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氧气,以此平衡着大气二氧化碳的比例,据估计,世界上的森林和植物每年产4000亿吨氧气。森林是造雨者,不但影响降水量,且减缓山坡上的土壤侵蚀。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森林(   )。

A: 是造雨者 B: 吸收二氧化碳 C: 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D: 是最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因子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与近代科学差异很大的新角度、新方位,从机械观思维向以系统观为主导的思维转变,强调认识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复杂性和或然决定性。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B: 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明显不同于近代科学的思维方式 C: 现代科学的主导思想从机械观向系统观转变 D: 现代科学以系统观为主导思维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九五”是我国本世纪末最后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性五年。“九五”时期,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不仅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新体制,而且要顺利实现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的目标。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还会持续到下世纪二、三十年代。“九五”作为承前启后的阶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 “九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B: “九五”期间任重道远 C: “九五”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D: “九五”目标宏伟远大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   )。

A: 宋元明三代竹画家蜂起,风格独特,技艺高超 B: 宋元明三代的文人都喜欢画竹,且技艺高超 C: 宋代的竹画家比元明两代的多 D: 元代的画家喜欢画竹,但名气不大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提倡孝道,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有关孝道的一些熟语。对下面两个熟语,或解说它的意思,或用它来造句(理解意义基础上的造句),均可。

1.屋檐水,点点滴。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屋檐水,点点滴”

解释:指对父母的赡养态度,会被下一代看在心里,将来也会同样报答在自己身上。

造句:“在我们如何孝敬老人,如何为下一辈做好表率时,母亲常叨念‘屋檐水,点点滴’这句话。”“我们谁都会有老的一天,你们老人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屋檐水点点滴,希望我们的员工都能够自觉地做到孝敬老人。”

(2)“只看到事物的局部,不能看到整体


解析: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15字。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6分)(1)在绕地轨道不断加速(2)沿奔月轨道飞向月球(3)制动减速后入轨绕月


解析:

请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一个单句,可以删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说明】什么是单句?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的句子是单句。

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2e337daa5891944d.jpg]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