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结尾的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

从孔子以后,被哲学史和思想史叙述过的每个思想家,似乎都有他们被选中、被叙述的理由,孟子多了“性善”的论据,而荀子多了“性恶”的思想,于是开出两种儒家的进路,董仲舒提倡了“天人合一”而且“独尊儒术”,而王充有前人没有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韩愈提出“原道”,而程朱大讲“天理”,总之,

参考示例1:儒学后浪推前浪就成了两千年流不尽的一条河。

参考示例2:后世儒学大师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因而比前人更高明。

(扣住“发展”“超越”意蕴答题即可)


解析:

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陶诗画意”,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二》中“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两句诗构思画面内容。①可以合理想象;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60字。

示例:纱帐被吹开,一片叶子在地上翻转,瘦削的诗人披上衣裳坐了起来,一只小猫偎在诗人身边不愿离开。


解析:

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李商隐公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在横线上用四个短语概括。

荥阳市2007年开工建设的李商隐公园,目前已建成完工,近期将对外开放。该园位于荥阳市区东部310国道与中原西路之间,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坟墓周围。公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是荥阳市继禹锡园、象棋广场之后打造的又一个历史文化名牌。公园建设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历史文化为背景,围绕纪念主题,突出景观效果,达到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荥阳人文特色。公园对生态环境加以合理改造和创新,展现时代性、地方性、观赏性、多样性,从发展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尽可能完善公园功能,方便市民游玩。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建筑特点、时代意义


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取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财政体制安排和政策实施,集中调剂了一部分社会资源,提供了公共物品与服务;还通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全社会资源进行了更好的优化配置。以近5年为例,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3000亿元,用重点建设投资2800多亿元,包括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京沪高速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或顺利推进;投资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691个,支持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调剂  资源  优化  配置


解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研究小组”就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总投票1499337张,其中,支持931242张,占62.11%;反对441860张,占29.47%;无所谓126235张,占8.42%。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不清楚这些节日的真正内涵,春节、端午、中秋被戏称为“饺子节”、“粽子节”、“月饼节”。

(1)由上述两段文字得出结论。

(2)针对结论,提出你的两点建议。

(1)多数人支持保护传统节假日,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2分)

(2)①从时代的视角揭示和挖掘这些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热   

爱和弘扬自己的传统节日文化。

②推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进教材、进课堂,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课程资源开  

发中,介绍重要传统节日的内涵。(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的泪腺能够不停地制造泪水,泪水具有杀灭细菌、湿润眼球和冲刷眼球表面的脏东西的作用。 在上述话中,泪水的作用哪一项没被提及:

A:杀灭细菌 B:排出人体内的脏物 C:湿润眼球 D:冲刷眼球表面的脏东西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不知不觉,一个古老东方国度就迎来了她新生后的55岁华诞。在历经沧桑沉浮之后,一个有着巨大生机活力的新国家形象,在21世纪初叶,正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那个中国。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A:中国实际上已经不是中国 B:中国经历了55年历史沧桑 C: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D: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态度与行为必须在少年心中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几乎包括所有的教育手段,也包括严格、纪律甚至惩罚。也不完全等同爱的教育,而是具有明显的操作性。这段话主要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情感教育:( )

A:是一种以教育者的情绪感染为主要形式的教育 B: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C:是对少年所施行的一种教育,但没有固定的模式。 D:是“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晚清时期,封闭的请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聘请外国人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与列强签定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初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识形态领域,最终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天真的初衷,意外的结果 B:坏事有时也会变成好事 C:语言交流能促进社会进步 D:掌握一门外语如同打开一扇窗户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