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心理学上由一个实验得出的著名理论——“破窗理论”,阅读后请回答两个问题。(6分)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1)请给出一句话结论。(2分)
(2)请列举两点“破窗理论”对我们的启发。(4分)
①
②
(1)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2分)
[04a8efa051bb5c06.jpg] (可能有学生会答“环境的作用”,没有涉及关键词“破窗”的寓意,应该不给分)
(2)得到的启发:
一个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取决于他在一些细节上的表现;
随地吐痰,暗示一个人缺乏必要的修养;
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暗示一个人喜欢表现自己;
穿什么样的衣服袜子,暗示一个人的品位如何;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在暗示他(她)不可信任;
对任何事都怀疑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对任何事都不满的人,暗示他是一个愤世嫉俗者;
不贪小便宜的人,暗示他很正直……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单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的“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2)它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3)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地轨道上。(4)它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的分布,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解析:
变换句式及语序,但整合后原意不变,语义要连贯。
根据上下文,扩写画横线的语句,扩写的部分要能突出语段的表意重点。
伴着夕阳的余辉,我和老作家下山了。回到了①那棵海棠树下。老作家告诉我,春天这棵树开花,②秋天这棵树结果。你要来的是时候,就会亲眼看到。③看着他的神情,我想到,这棵树不正是他的写照吗?他已写出16部长篇小说,100余部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了。
①回到那棵回到了那棵他年年月月用汗水浇灌的海棠树下②秋天这棵树结满一串串又红又圆的海棠果③看着他望着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的满足神情
解析:
解这道题,也要首先弄清“根据什么”,应该想想文段为什么要说“看着他的神情,我想到,这棵树不正是他的写照吗?他已写出16部长篇小说,100余部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了”。把握这句话就是扩写的根据,由此可知“应该说什么”,才能“突出语段的表意重点”。例如扩写“①那棵海棠树下”,以下的扩写就是欠佳的:“回到那棵记载着童年趣事的海棠树下”“回到那棵发出哗啦啦笑声的海棠树下”“回到那棵与他相依为命的海棠树下”“回到那棵苍老而又挺拔的海棠树下”“回到那棵饱经沧桑的海棠树下”等等,都没能扣住“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因而没能突出表意重点。有的同学在扩写这一句时,描写了海棠树如何“硕果累累”,显然没能注意“你要来的是时候,就会亲眼看到”这个限制因素,造成扩写部分不合语言逻辑。而“回到了那棵他年年月月用汗水浇灌的海棠树下”就比较好。在扩写②“秋天这棵树结果”时,有的同学忘记了“根据”,写果子“又红又鲜”“青里泛着红”“香飘满园”等等,都没能或没能很好地扣住“根据”。而扩写成“秋天这棵树结满一串串又红又圆的海棠果”就比较好,与作者原先的“秋天这棵树结出一嘟噜一嘟噜的海棠果”相近。扩写③“看着他的神情”时,有的同学写“看着他仔细介绍这棵海棠树的认真神情”“看着他好像在谈自己的老朋友一样的神情”等等,都可以说没有突出表意重点。而扩成“看着他望着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的满足神情”就比较能够突出表意重点。
今年5月7日,杭州本地企业家子弟胡斌驾驶改装过的三菱跑车在杭州城区主要道路上飙车,撞死一名正过斑马线的行人,现场非常惨烈。死者是25岁湖南宁乡人谭卓,2006年浙江大学毕业,现在一家外资高科技公司上班。事发后舆论哗然,网络发言多以“富家子弟撞死浙大学生”来概括这一事件。但也有人认为虽然现在是社会转型时期,新闻评论也不能成为感情宣泄的手段,主张回归事实基本面,应该用“ ”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这一事件。(不超过15字,3分)
示例:改装车城区飙车撞死行人。
解析:
根据提示可知,应当删掉关于当事人身份的词语,从交通事故角度概括。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下面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香港大学的校徽,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和“格物”,是非常古老的说法。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罄,明德惟罄。”格物,是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一类统称为“格致之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利用,能够造福人类,也能够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光添彩,有的则成为“黑客”,或骚扰,或攻击,不断地制造麻烦。如鲁迅先生所说,发明了罗盘,只是用来看__;发明了火药,只是做自娱娱神的鞭炮。
科技和人文不可偏废
解析:
主要抓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这一关键句概括提炼中心观点。
商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个字)
消费率是指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于居民消费一般占最终消费的80%以上,因此居民消费率的高低决定最终消费率的高低。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60%左右,而1997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仅为47.5%。最终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在70%左右,素以高储蓄率闻名的东亚国家最终消费平均水平也在65%以上。我国目前的最终消费率则仅为58.8%。目前,要扩大内需,将我国巨大的消费需求扩张潜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第一步目标是使最终消费率由目前的59%逐渐回升到接近东亚国家65%的水平,居民消费率由目前的47%逐步回升到接近东亚国家52%的较低水平。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在这几年中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1~2个百分点,必须实行切实的鼓励政策。
我国消费率严重偏低,必须实行鼓励消费政策。
解析:
从文中提炼中心观点。
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向政协会议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提案的标题要简明扼要,点出提案的主要观点。请你根据政协委员吴焰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交的提案的要点,为该提案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4分)
近年来,我国巨灾发生频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程度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进一步加强巨灾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巨灾能力对于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巨灾风险管理方面引入巨灾保险机制,已经成为全球通行的有效做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巨灾保险机制是以保险的巨灾风险管理功能为基础,辅以政府必要的引导及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支持和保障而形成的一套综合性巨灾保险保障制度安排,是巨灾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我国巨灾保险机制建设的时机、条件已基本成熟,需要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加快予以推进
提案标题:关于□□□□□□□□□□□□□□的提案
提案标题:关于加快推进巨灾保险机制建设的提案
解析:
无
请将下面一则短讯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6分)
新华网合肥2月6日电(记者董峻、葛如江)据农业部6日统计,截至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8个主产 省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达787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0.2%。
这是正在安徽省蚌埠市督导抗旱情况的农业部部长__向记者介绍的情况。__说,
目前各地正在抓住立春前后气温回暖的时机,充分发动群众挖掘水源,千方百计加快冬灌进
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
八主产省受旱小麦半数已灌溉 [6分。8主产省、受旱小麦、半数已灌溉各2分。]
解析:
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总指挥栾恩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称“绕月工程不是‘天价’”。绕月探测工程从研制到建设,花费了14亿元,不是“天价”。
14亿元.大概是l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如果按照修地铁的话,可能也只能修两三公里。可我们修了38万公里从中国到月球的路,是一条真正的“天路”。
整个工程的研制、建设,六千多人的队伍,二百多家单位,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真正体现了“少花钱、办大事”的鲜明特色。
工程花费不多跟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那就是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装备和设施来开展。火箭、地面的设施、卫星平台和技术等,都是适应嫦娥一号卫星的要求做一部分修改。
“ | 嫦 | 娥 | 一 | 号 | ” | 从 | 研 | 制 | 到 | 建 | 设 | 花 | 费 | 仅 | 14 | 亿 | 元 | 。 |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并与第四单元新闻的相关知识相结合。新闻类语段的压缩一般包括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标题新闻、导语、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信息要点等。本题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要准确地概括压缩,必须先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 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这是新闻必须具备的五要素。压缩时一定要理清何人(包括单位)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概括新闻要点或主要内容应根据题意提取有关的信息,删去那些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筛选、概括出新闻主旨或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寓言,指出其寓意。(概括不超过20个字,4分)
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他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
这故事告诉我们 。
7.某校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要求住校生为自己的寝室拟一个室名,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请你代拟一个3字室名,要求内容健康,有文化内涵,并拟一副对联(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解释室名的寓意。(5分)
示例:凌云阁——胸怀凌云壮志,心系天下苍生
.自己需要的才是最珍贵的。
解析:
无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