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填空

我骄傲,我是平凡中的一员。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天的高远;是的,我平凡,但无需以你的深刻轻视我,即便我聆听什么,( ) ,( )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揶揄我,即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

“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海洋的呼喊”


解析:

解这道题,首先要抓住第一句话“我骄傲,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把握“骄傲”与“平凡”的关系,是为“平凡中的一员”而骄傲。这是全诗的总提,也是我们作答的总根据。有了这个总根据,才知“应该说什么”:第一,应该填写既平凡又伟大的事物;第二,应该填写自然界的景观,这样才能和前后的句意照应;第三,前面说的是“仰视”,是视觉,后面说的“向往”是内心感受,那么中间应该根据“聆听”这一词语的提示,写出依靠听觉感知的事物。当我们弄清了应该填写的内容之后,才有下一步“应该怎么说”的问题,也就是“仿写”。仿写时,应该注意两点:一、仿照前面的“不是……而是”的句式。二、选用诸如“尊贵的容颜”“山的雄奇”“天的高远”这样的偏正短语。

如果我们没有弄清前两步的内容,而单纯从句子的形式上去考虑“仿写”,就会出现种种问题,例如:“人民的欢笑和歌声”“群山的应和山谷的回音” “风声雨声鸟鸣声”等等,都显然没有照顾“平凡和伟大”的关系,不合总的语言逻辑,同时也没有注意前后照应。而填“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海洋的呼喊”就比较好。只要照顾了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2009年10月31日,《新闻联播》用43秒在国内新闻即将结束之时,简要报道了钱学森先生逝世的消息。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都报道了钱学森先生逝世的消息,并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以及对国家的突出贡献。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这个问题的?请简要阐述。(5分)

(1)(2分)不同媒体报道钱学森先生逝世的方式不同。

(2)示例一:同各大网站详细的报道比,《新闻联播》的报道过于简单。(1分)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权威,《新闻联播》应当对他的逝世给予更大的重视更丰富的报道(2分),以此突显科技强国、人才立国的理念,展现国家对人才对科学技术对爱国之士的重视。(2分)

示例二:我认为不同媒体的报道有不同特点。(1分)或《新闻联播》简要报道也情有可原。(1分)作为全国新闻播报的权威,《新闻联播》有其特定的播报规格,其他人都是灵堂吊唁时才播报,央视的处理已经表示了对钱学森的重视。(2分)而网站资讯空间大,更新速度快,更容易全面及时展现钱学森的生平情况和突出贡献。(2分)


解析:

(1)整合消息的报道不同途径,归纳求同。

(2)必须观点明确,并立足媒体播报方式(简单/详细)来论述,言之成理。 

围绕“唐代诗歌的取材十分广泛”这一中心,扩展成一段内容丰富的话,不少于50字。(4分)

示例:唐代诗歌的取材十分广泛——既有戎马驰骋的战争,又有惬意欢愉的郊游;既有大海的波涛汹涌,又有小溪的琤琤淙淙;既有霹雳盖顶的紧张,又有花前月下的闲逸;既有壮丽的慷慨悲歌,又有情人的依依惜别……

下面是5月21日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请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60字)

5月27日至28日,“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来自世界五大洲和近30个国家及联合国有关方面的160多名代表将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

据了解,会议以“新世纪的志愿服务:认知、支持、发展”为主题,旨在借助国际志愿者年形成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促进各国政府和公众进一步认可志愿者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积极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推动全球志愿服务事业的向前发展。

5月27日至28日,由团中央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的“志愿服务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认知、支持、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中主要信息的概括,属压缩语段的一种形式。能力层级为D级。材料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首先就应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消息是一种新闻写作格式,一般比较简短,主要要素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或组织者、发起者等)、结果等。本则消息报道“会议”“即将”召开,则应结合具体材料确定有关要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5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巨大,其中受冲击人数最多、最需要帮助的是农民。金融危机和投机炒作导致全球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在农产品价格上升周期中,我国农民未赚到钱。即使国内农产品价格短期和小幅上涨所带来的利润,也被生产资料和流通成本更大的涨幅所抵消。目前,国内农产品售出难,价格普遍下跌,农民务农收入缩水。如果农民的收入不增长,任何扩大内需的措施和产业振兴的计划都可能成为无源之水。

因此,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要高度重视对农民的扶持和救助工作,千方百计地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对外出务工的农民,要将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作为扩大投资和内需政策的着力点,将企业稳定就业岗位作为接受政府扶持的条件之一,政府投资工程要将扩大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目标。对不想务农的返乡青年农民工,要通过再就业引导、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等方式,提高再就业比例和创业能力。对务农人员,要协调好承包地流转问题,预先化解土地纠纷;挖掘农业内部征收潜力,通过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增值、现代农业建设等,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农产品促销和产销衔接,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等,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增加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还要通过增加农资综合补贴、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利用各种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在2009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将确保农村出身毕业生的就业作为重点。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异地转移政策的推进力度,使农民不但有钱花,还要敢花钱。(选自2009年03月25日 《人民日报》)

为什么说金融危机中,最需要帮助的是农民? 请分条概述。(7分)

①以前,我国农民赚钱很少;②目前,农民收入缩水;③如果农民收入不增长,扩大内需的措施和产业振兴的计划都可能成为无源之水。


解析:

找出每句中心词,合并,组成句子。

材料概括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自2007年被列为《中国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后,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就吹响了冲击世界文化遗产的号角。扬州作为运河沿线重要城市和申遗牵头城市,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扬州城遗址是中华文明处在巅峰时期的代表性遗迹,很好地见证了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是扬州古城申遗的重要资源。在发展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同时,扬州为古城保护留足空间,很好地保存了古城原貌。关于扬州古城申遗范围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瘦西湖+扬州明清历史城区模式,一种是瘦西湖+扬州明清历史城区+唐宋扬州城遗址模式。究竟以何种范围申报,目前尚未最后界定。如果将唐宋扬州城遗址列入申遗的元素,对城址的展示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扬州城遗址展示如何与“申遗”接轨,成为申遗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瘦西湖的独特核心价值究竟在哪里?是突出其古典园林的审美艺术特点,还是强调“代表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扬州盐商优雅、精致、奢华的生活方式”,或立意于“中国卷轴画式经营布局,体现自然和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的湖上园林风光带”,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论证的问题。2014年为扬州建城2500年城庆,要想在城庆之前申遗成功,目前必须迅速确定申报时间表,算上扬州正在牵头开展的大运河申遗,扬州将同时有两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申遗的成败。

1.从材料看,扬州申遗有哪些优越条件?

2.结合材料,说说目前扬州古城申遗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1.(1)古城地理位置优越;(2)古城申遗资源极为丰富;(3)古城保护卓有成效。

2.(1)界定古城申遗范围;(2)确定瘦西湖的独特核心价值;(3)做好扬州城遗址展示与“申遗”接轨工作;(4)确定申报时间表;(5)处理好与大运河申遗的关系。

利用提供的内容将“车队在公路上呼啸而过”这句话丰富起来。

公路:一边是大海,一边是稻田。大海:白浪滔天。稻田:碧波万倾。车队:几十辆“奥迪”,浩浩荡荡。

由几十辆“奥迪”组成的浩浩荡荡的车队,在一边是白浪滔天的大海,一边是碧波万倾的稻田的公路上,呼啸而过。


解析:

本题是一道语句扩展题。从题目看,主要是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加修饰语,而修饰语是已经给定了的,因此只要采用插入法即可。

给下面新闻拟一条标题(4分)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吴晶 张景勇)2200多名中共十七大代表17日开始审议中央纪委报告,有关加强惩治腐败的讨论是大会的焦点之一。

__15日在十七大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再次显示了这个拥有73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面对腐败的坚决态度。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这样的铿锵之词,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

__说:“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被认为是回应了民众的呼声。此间媒体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公众热议的十七大话题中,腐败问题的关注度达到五成以上。民众希望中央能够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以保证官员在其职谋其政,政府职能更好地被执行。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共制定或修订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60多件,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制定40多件,地方和部门起草1000多件,中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标题:

中国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确立


解析:

主要从首尾段提取信息整合。

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不超过50字)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裂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经历不同,命运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鲁镇的人不应幸灾乐祸,而应以关怀宽容的心态对待祥林嫂。


解析:

对比寓言中的看似相同遭遇背后决然不同的命运,透过现象洞察世事的本质。

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遗漏,不超过100字)。

①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②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③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④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⑤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1955年去世。⑥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⑦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牛顿媲美的科学家。⑧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解析:

[③⑤两句可以合并成一句;⑥⑧两句是对“相对论”的评价;可以合并;④⑦两句是对爱因斯坦本人的评价,可以合并成一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