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为:

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爱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跟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语序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首先要了解排比句的特点,根据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变换句式。注意改成排比句。只要把原句中喜欢、更喜欢等词语稍加变换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据调查,某南方城市中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27%的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中学生拥有PDA,12%的中学生拥有MP3,6.6%的中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42元。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是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你会从上述材料中各自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分别得到怎样的启发?(6分)

(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

结论:

启发:

(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

启发:

(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论:中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分)启发:应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分)(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消费对象。(1分)启发:中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应大力开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时所站的角度和所处的身份,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启发。比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会认为中学生经济还不能自立,应该养成节俭的好作风,因此不该用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而销售商则可从中看到商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国人在境外旅游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言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请以文明旅游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主题鲜明,语言得体。(5分)

【答案】礼貌言行体现个人修养  文明旅游展示中国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扩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要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突出“文明旅游”的主题。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5分)

【答案】环保。(1分)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扣住主题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流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一定要审清答题要求,本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专题栏目,二是编辑编后话。同时有字数和修辞的要求。材料1中抓住关键句子“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这就是说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材料2是说瑞士人的环保行为,然后通过中外环保行为的对比,我们大家真该好好反思。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读下面的材料,得出一个生活哲理来。

女儿身体较弱,父亲坚持每天要她吃一只煮鸡蛋。一天,女儿突然问:“爸爸,你小时候每天吃鸡蛋吗?”父亲以为给女儿以切身教育的机会来了,说:“我们小时候一年也难得吃一个鸡蛋!”正当父亲准备讲当年生活的贫苦时,女儿把话抢了过去,说:“那你们小时候太幸福了,我就讨厌吃鸡蛋。”

【答案】(示例1)两代人认知的差异岂止是这小小的鸡蛋?代沟,必须努力“填平”。(示例2)父母自认为替儿女设计好了人生,但这样的人生之路却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父亲想让孩子干的事情,孩子并不一定干,父亲以为好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认为好。从大的角度是“不要用自己的意识要求别人”,“要认清差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定位为两代人之间的事情上,不要扩展的太宽。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第18条第2款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条款被广泛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入法。这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反响,大家围绕“可操作性与有效性”、“道德与法的边界”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争议。

那么,你的看法呢?请寻找一个角度,表明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答案】观点一:用法律代替道德的压力来强行约束人的行为,道德的力量必将逐渐消亡。“孝心”是道德层面的而非法律层面的,取决于精神层面的“孝心”,而非物质层面的“孝行”。一个人有孝心则有孝行,反之则不然。

观点二: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以法律的形式来支持中华民族的美德。不是对道德的否定,而是以法律的形式来强化它,这样提醒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对心灵的呵护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观点三:法律可以规范一个人“回家看看”的次数、时间,但这并不代表就在行“孝”。“孝行”应该是“孝心”的自然流露,而法律的硬性规定只能规范形式,不能倡导实质,对真__障老年人权益起不了多大作用。    观点四:有了法律的保障,家庭成员首先有了定期“行孝”的意识,这就保证子女在安排时间上,对“回家看看”有了优先权,也提醒子女,“孝心”不是挂在口头,而是落实在行为上的一件件小事。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类似题目,无论如何评价,首先应明确态度,不可模棱两可。阐述理由时要充分,要关注5分的分值,理由不能太简单。语言表达要规范,不能有错字,病句,错字病句都会成为减分的因素。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为下列材料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本报讯(记者陈昌君)11月27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会在青白江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同时还将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平台。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教育部将在年底前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的意见。

成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我们将搜集影响中小学生心理的各种量标,制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减少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2011年11月28日《成都晚报》)

【答案】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体系。

【解析】

试题分析: 消息的标题要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主要信息。消息的标题可以从导语中获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下面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5分)

那些特有的“老土食品”,已经有三四十年在市场上绝迹了,我至今回忆起来仍垂涎三尺,却已无处寻影。饮食文化里面,不单单牵涉一种口味,这其中还有一种文化回忆传承在其中。

答:

【答案】消失的老土食品里(1分)有文化回忆(2分)与文化传承(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压缩语段需要学生能给语段划分层次。然后抓住抓住要点进行概括。本段语句主要谈论“老土食品”,关键词是文化回忆和文化传承。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5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出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答案】“海囤族”是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 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根据材料下定义,既能考查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又能考查合理排序、简洁表达等语言能力。下定义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下成循环定义、用否定形式下定义、用比喻下定义、定义得过宽或过窄。本题应体现“海囤”的特点,抓住语段主要信息去组织和表述答案。

考点:考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要素一:___________ 要素二:___________ 要素三:___________

【答案】经济富裕(物质) 社会公平 (公正) 良好心态(精神)

【解析】整段材料由四句话构成,第一句为总说,后三句为分说,构成总分结构。由此来看,后三句每句强调幸福指数的一个要素,前两关键词很明显,分别是“财富”和“公平”,在此基础上不难概括出来,第三个稍微含蓄一些,可由“心理失衡”的反义而推出第三个要素,即“良好心态”。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