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请以下列文字为开头,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这个夏天,天气异常炎热。……
要求:
(1)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3)语言顺畅,结构完整。
(4)不少于200字。
(1)不是描写性的文字,9分以下。(2)未使用正面、侧面描写的,一个扣2分(3)未使用比喻手法的扣2分。 (4)注意开头句为总起句。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开头“这个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对夏天进行描述。要注意所写内容与开头所营造的意境相符。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如下列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①自然条件优越;②色香味俱佳;③采摘时机讲究;④制作精细;⑤功效较多。(每点1分,共5分。意思对应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方法:提取要素。本题可以根据语段材料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请为下面这段话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5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手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已。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着,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从那天起,”维奥斯特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回头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回头看看,往往会发现一些人生的疵点。这些疵点无不让人警醒,引人反思。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回答此题,需要结合语段内容加以分析概括,然后,按照相关内容,设计一个结尾句子,要和前文相联系,就是这个故事给的启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3.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词语或短语。(3分)
从龟甲、竹简、绢帛到纸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从摩斯电码、二进制代码到影像的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传播也越来越迅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内容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声音、影像也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使人们可以以更快捷的速度,制作精彩纷呈的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等,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
主要信息:
“科技创新”1分,“全新的文化产业”1分,“载体”或“工具”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概括信息题,其应用性、能力性、综合性很强,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得很紧密。答题时应准确把握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且注意字数的限制。本题对这段文字加以提取概括需抓住关键信息,如“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使人们可以以更快捷的速度”“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等。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并按要求完成①—②题。(4分)
据美国《读者文摘》载:人的一生以60岁为标准,21900天。其中睡眠占用20年,吃饭占用6年,娱乐玩耍占用8年,穿衣梳洗打扮占用5年,行路、旅游、堵车占用5年,生病3年,打电话1年,上卫生间1年,闲谈70天,擦鼻涕10天,剪指甲10天……最后的时间为剩余10年! 。
①为这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分)
②根据文意,在画线处补写一句点睛的话。(2分)
①给人生算笔总账(或“计算人生”“人生有多长”等)
②如果你努力压缩你浪费的时间,你的人生将相应延长(不浪费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你的生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考查语言的运用题目。回答第一问,需要结合相关材料,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二问,需要根据“最后的时间为剩余10年”这句话得出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为:
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爱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跟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语序题,要注意其说明顺序或表达的逻辑,从前后照应关系中理出语句的前后顺序即可。首先要了解排比句的特点,根据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变换句式。注意改成排比句。只要把原句中喜欢、更喜欢等词语稍加变换即可。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据调查,某南方城市中学生人均消费支出1万元左右,其中6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27%的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19%的中学生拥有PDA,12%的中学生拥有MP3,6.6%的中学生拥有数码相机。而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642元。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或是一位数码产品销售商,你会从上述材料中各自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分别得到怎样的启发?(6分)
(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
结论:
启发:
(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
启发:
(1)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结论:中学生个人消费过高,人均年消费竟超过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分)启发:应引导中学生合理消费,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分)(2)数码产品销售商的角度: 结论:高科技数码产品已成为不少中学生的消费对象。(1分)启发:中学校园将是潜藏巨大商机的数码产品消费市场,应大力开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答题时所站的角度和所处的身份,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启发。比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会认为中学生经济还不能自立,应该养成节俭的好作风,因此不该用如此高的消费水平,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而销售商则可从中看到商机。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国人在境外旅游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言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形象,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请以文明旅游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主题鲜明,语言得体。(5分)
【答案】礼貌言行体现个人修养 文明旅游展示中国形象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扩展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要使用对偶的修辞方法、突出“文明旅游”的主题。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5分)
【答案】环保。(1分)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扣住主题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流畅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一定要审清答题要求,本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专题栏目,二是编辑编后话。同时有字数和修辞的要求。材料1中抓住关键句子“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这就是说不少人虽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材料2是说瑞士人的环保行为,然后通过中外环保行为的对比,我们大家真该好好反思。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读下面的材料,得出一个生活哲理来。
女儿身体较弱,父亲坚持每天要她吃一只煮鸡蛋。一天,女儿突然问:“爸爸,你小时候每天吃鸡蛋吗?”父亲以为给女儿以切身教育的机会来了,说:“我们小时候一年也难得吃一个鸡蛋!”正当父亲准备讲当年生活的贫苦时,女儿把话抢了过去,说:“那你们小时候太幸福了,我就讨厌吃鸡蛋。”
【答案】(示例1)两代人认知的差异岂止是这小小的鸡蛋?代沟,必须努力“填平”。(示例2)父母自认为替儿女设计好了人生,但这样的人生之路却往往不是孩子想要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首先明确材料的内容,父亲想让孩子干的事情,孩子并不一定干,父亲以为好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认为好。从大的角度是“不要用自己的意识要求别人”,“要认清差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定位为两代人之间的事情上,不要扩展的太宽。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