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生活就是一部哲学史,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阅读下面的短文,揭示其哲学意蕴。(4分)
等车
等了好久,终于有客车过来了。一团人你争我抢涌上车门。车里,拥挤不堪。客车摇摇晃晃地走了。
三分钟后,又一趟客车过来,很空。
那些没挤上、或没坐头趟车的人,从从容容上了车,大摇大摆坐了座位。十几分钟后,这趟车超过了头趟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工作中,抢先(先行),不一定真能领先;迟后(后走),也未必真的落后。后来居上者,需要运气,也需要智慧。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一段文字,揭示其哲学意蕴,难度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得出答案,比如:“十几分钟后,这趟车超过了头趟车。”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一)3月15日《新京报》报道,药品、医疗、酒、医疗器械等广告里,不应出现儿童形象,食品广告不应怂恿儿童过量食用。14日,中国广告协会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呼吁清理规范广告中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现象,并透露正在组织制定有关儿童广告的自律规则,有望年内出台。
(二)电视广告中低俗暴力的画面和声音符号,对儿童造成的伤害虽然不如现实中的伤害来得直接,但影响往往是更为深层次,更为持久长远。倘若我们多一些对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净化电视广告,尽力消除所有电视广告中符号暴力对儿童的伤害,而不是仅仅靠呼吁来制止。 (2009年3月16日 《齐鲁晚报》)
15.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 (3分)
16.你对以上现象有何好的建议?请分条阐述。(10分)
15.规范电视广告,保护儿童心灵。
16.
要点:①电视应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保护儿童心灵的职责,相关部门应立法并予以监督。
②对电视制作部门及广告制作部门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予以制裁。
③消除电视广告中符号暴力对儿童的伤害不仅需要外因,更要从内因开始,即摒弃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解析】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述题,其答题的思路是观点+阐述,内容只要言之成理,持不同意见亦可。观点2分,能说出2点充分的理由4分,表达流畅、语句通顺1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请从荆轲、巴金以及杜甫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语意连贯,内容充实;不少于60字。(4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示例】巴金以洋洋万言《随想录》,注视着并未磨灭的血痕,直指过去的__历史,直指自己灵魂的最深处,唤醒人们沉睡的良知,这难道不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世纪老人留给未来最好的财富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明确要求:排比和反问的修辞,字数不能少于60。内容要照应直视“惨淡的人生与淋漓的鲜血”。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4分)
“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2分)。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行事敏捷,处事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1分)。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在《红楼梦》原著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里,有一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所谓“兴利除弊”,实际上就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她善于学习,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勤于职守,严格监督。……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事实说明,探春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探春是一个智者、勇者,她以自己的“改革”展示了那个时代闺阁精英的风采。她向世人证明了那个时代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一种能够提供发挥才干机遇的崭新制度!所以曹雪芹在“探春”前冠以“敏”字,也显示了曹雪芹对女性的尊重。“时宝钗”用词十分精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时”可以指“随分从时”,也可以指“等待时机”,用来概括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再合适不过,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考点: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0.根据下面材料,归纳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限两条),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4分)
材料:①奇葩:本意是珍奇的花朵,也喻指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现喻指离奇、怪异、常人难以理解的人或事,多带调侃或讽刺意味。
②创一代:指那些出身并没有什么优势,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而取得了事业的成就、财富的丰收,同时还获得了大众认可的人群。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与“富二代”形成对比。
③逆袭:原是日本语里指动漫中一反常态的攻击行为的一个词,相当于汉语的“反击”。现一般用来指本身应该失败,但最终取得成功的行为。
④土豪:原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地主阶级,与“劣绅”并列;现借指有金钱无文化的人,含调侃意味。
⑤我也是醉了:本是武汉话,表达一种无奈、郁闷、无语的情绪。2014年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多可与无语、无法理解、无力吐槽换用。
①旧词新用,如“奇葩”“土豪”等。②仿照旧词,如“创一代”等。③借用外来词或方言,如“逆袭”“我也是醉了”等。(4分,每点2分,任答出两种即可;只答对途径或示例不正确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归纳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5则材料可以一一概括,然后再总结。奇葩、土豪属于原本就有的词语,现在词义发生了变化。创一代属于仿造的词语,而逆袭、我也是醉了是借鉴引用的。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E。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相伴走了三十年,一向无甚大病的她倒要走在长病的他之前了。昨天去参加了一个“__”中与她同囚“牛棚”的一位老先生的追悼会,回来路上竟猝然倒地。
他怎么都不能接受这个突降的不幸。他跪在她面前,紧握那只失血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念叨:“说好的,将来你是先要送我的,你怎么可以先走了呢!怎么可以不管我了呢!”她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失神的目光亮了一亮,闭着的嘴张开了,发出了耳语般的声音,好像是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啊……
丧事之后,他和女儿整理了她的遗物。 他忍不住又一次泪满衣襟,他摩挲着一摞妻用过的书、笔记本,一页页翻着。突然,他觉得手上有些异样,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本笔记本的内芯,每两页的四周都粘上了。
他小心翼翼地启开了粘着的纸边。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十张蓝色的信纸,每一张上都有着长短句---这是一个男人写给女人的几十封情书。男人正是不久前去世的那位老先生。银钩铁划,写活了一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静悄悄的爱!
他像一座雕像般地沉默着,久久。女儿一双手轻轻地按在父亲的肩上。望着,满头白雪的老父,女儿的手战栗了,声音哽噎了:爸爸,请你原谅妈妈吧,她已经走了,对死者是要宽恕的……
父亲像是睡着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望着女儿缓缓说道:
“爸爸!好爸爸!”女儿悲声如箫。 节选自徐慧芳《爱的阅读》
请为上文续写一段父亲与女儿对话的文字。
父亲像是睡着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望着女儿缓缓说道:“孩子,应该请求原谅的不是你妈妈,而是你爸爸…..”女儿惊恐而又疑惑地说道:“可是,可是妈妈毕竟骗了你这么多年….” “孩子,你听我说。”父亲擦去了女儿的眼泪。“不要说‘骗’这个字。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瞒着,那是骗。二十多年就不能说‘骗’字了。这世上有谁肯用二十多年的生命来骗我?这样的骗,难道不是爱吗?孩子,我是幸福的,我得到了你母亲几十年的爱,如果她在,我还会得到很多。可是,遗憾的是,我知晓得太晚了,我没有能让你母亲得到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首先理解文段内容及文段中各自的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一些小说技巧,如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卒章显志等来展现小说故事情节内容及人物形象,要注意对话要符合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题。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__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
有一天晚上,临近午夜时分,她走了进来,当时我也在场,店里只剩下塔尔赞、弗雷德、扎夏里亚和米海依,他们都坐在同一张桌子边。塔尔赞大叫起来:“哎呀,露姬来了……”起初,她显得有些惶恐,但没过多久她的脸上便绽出了微笑。扎夏里亚站了起来,装出一副很庄严的口气说道:“今天晚上,我为你命名。从今往后,你名叫露姬。”久而久之,他们当中所有的人都叫她露姬,我现在想来,她有了这个新的名字之后,反倒觉得放松了。是的,是放松了。
她的衣着非常讲究,跟孔岱的其他客人形成鲜明的反差。一天晚上,她坐在塔尔赞、阿里·谢里夫和拉欧巴的那张桌子,点了一支烟,她那修长的手指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尤其让我吃惊的是,她的指甲熠熠闪亮。
(节选自法国作家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一部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请你结合上述选段谈谈细节的作用。
(1)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2)丰富情节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细节描写的范围很广,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有的细节,可以反映人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有的细节,可以给人物性格定下基调;有的细节,是显示人物性格的荧光屏,使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是烘托人物心发表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法;还起描绘典型环境等重要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两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25字。(5分)
(1)2013年5月,苏州一公交车上一名大四女生正低头复习准备去参加毕业考试,这时,站在一旁的一位老人,先是破口大骂,女生也解释了两句,但没想到老人竟连打带踹。
河北有位老人,每次遇到给他让座的年轻人,就送上一个感谢卡,十几年下来送了几万张。
老人应理解、体谅年轻人,(2分)要以德报德,(2分)社会会更加和谐。(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点评题。题干中给出解释: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解题的步骤如下:首先概括新闻事实,然后就其事实给出自己的评价。要求事实概括简洁明了,点评是非分明,态度明确。两则新闻截然相反,同为老人,一位认为给他让座理所应当,不让座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另一位老人却对别人表达谢意。新闻很简单,是非也分明,要求兼顾材料,辩证、客观点评,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的这两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25字。(5分)
(1)2013年5月,苏州一公交车上一名大四女生正低头复习准备去参加毕业考试,这时,站在一旁的一位老人,先是破口大骂,女生也解释了两句,但没想到老人竟连打带踹。
(2)河北有位老人,每次遇到给他让座的年轻人,就送上一个感谢卡,十几年下来送了几万张。
(5分)示例:老人应理解、体谅年轻人,(2分)要以德报德,(2分)社会会更加和谐。(1分)(要求兼顾材料,辩证、客观点评,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点评题,解答此题,要了解什么是新闻点评,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点评。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准确;语言简练得体。能准确简洁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即“叙事件+明观点+析本质”三步骤。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这两则新闻的事件:公交车让座问题;观点:要理解、要以德报德;本质:这反映了社会和谐问题。可根据这些概括作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3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或: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感题,考查的是“听”的能力。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意思对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