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结合本段文字,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针对儿童的“爱国教育”中,人们常常将“爱国”变成响亮却空洞的口号,使它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他说道:“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将爱国教育融合在审美教育中(后一句写成“使爱国教育具有审美性”“使爱国教育拥有美感”亦可)。(4分,1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下面是关于围棋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陈述将围棋纳入亚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65字。(4分)

围棋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与中亚细亚有了文化交流,其中就包括围棋的交流。

围棋被喻为黑白世界,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智力游戏。围棋自身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使其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颗璀璨的东方文化的明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围棋》教材,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围棋做了一整套的教学设计,围棋成为青少年继承祖国文化传统的优秀项目。

围棋由于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答:

18.围棋是亚洲历史悠久的一种棋戏,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融科学、艺术和竞技于一体,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19.根据下面材料,归纳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限两条),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4分)

材料:①奇葩:本意是珍奇的花朵,也喻指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现喻指离奇、怪异、常人难以理解的人或事,多带调侃或讽刺意味。

②创一代:指那些出身并没有什么优势,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而取得了事业的成就、财富的丰收,同时还获得了大众认可的人群。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与“富二代”形成对比。

③逆袭:原是日本语里指动漫中一反常态的攻击行为的一个词,相当于汉语的“反击”。现一般用指本身应该失败,但最终取得成功的行为。

④土豪:原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地主阶级,与“劣绅”并列;现借指有金钱无文化的人,含调侃意味。

⑤我也是醉了:本是武汉话,表达一种无奈、郁闷、无语的情绪。2014年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多可与无语、无法理解、无力吐槽换用。

①旧词新用,如“奇葩”“土豪”等。②仿照旧词,如“创一代”等。③借用外词或方言,如“逆袭”“我也是醉了”等。(4分,每点2分,任答出两种即可;只答对途径或示例不正确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就本题来看,要求归纳的是新词产生的“途径”,切入点是词语解读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前有何特殊之处,以及它们的出处;然后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加以概括即可。根据以上特点可以概括归纳:①旧词新用,如“奇葩”“土豪”等。②仿照旧词,如“创一代”等。③借用外词或方言,如“逆袭”“我也是醉了”等。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用简明的文字对下述事实加以点评,不超过20字。(4分)

近年来,各省高考分数一旦公布,名校间一场明争暗斗的“生源争夺战”随即展开。很多高校纷纷派出招生小组入驻各地,争夺高分考生。

①求贤若渴,无可厚非。②唯分数论英雄,凸显评价标准单一的无奈。③法制不够健全的背景下,分数或许是唯一公平的标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要求,透过材料表象,揭示材料本质,从名校争夺生源,可知各高校对人才的渴望,从争夺高分考生,可以看出选才的标准是唯分数论。从“明争暗斗”可以看出目前招生制度不健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对于此类点评题,既要写出材料反映的客观表象,又要揭示材料隐藏的本质内涵,点评要全面、客观,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贬低。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在两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语句。要求:符合所给情境,能给人以启示。(4分)

一只鸟儿在空中飞翔。一片羽毛想:“抛弃这笨重的家伙,我独自飞起来,不是可以飞得更高远吗?”于是羽毛挣脱了鸟的翅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和轻松;然而此时此刻,无论它怎么用力,也飞不起来。

羽毛不知道,自己只有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飞得高远;

羽毛不知道,自己只有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飞得高远。

示例:承受一定的重量;(2分)依靠集体的力量。(2分)(所写句子合乎要求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从原文段出发,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总结。从所给文段看,一片羽毛想单独飞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嫌鸟儿太重,一个是嫌众多的羽毛在一起受牵制,这也恰恰就是这片羽毛飞不起来的原因,从这两点出发,就可以总结出答案应是“承受重量”和“要依靠集体”之类的内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生活就是一部哲学史,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阅读下面的短文,揭示其哲学意蕴。(4分)

等车

等了好久,终于有客车过来了。一团人你争我抢涌上车门。车里,拥挤不堪。客车摇摇晃晃地走了。

三分钟后,又一趟客车过来,很空。

那些没挤上、或没坐头趟车的人,从从容容上了车,大摇大摆坐了座位。十几分钟后,这趟车超过了头趟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工作中,抢先(先行),不一定真能领先;迟后(后走),也未必真的落后。后来居上者,需要运气,也需要智慧。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根据一段文字,揭示其哲学意蕴,难度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得出答案,比如:“十几分钟后,这趟车超过了头趟车。”这句话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一)3月15日《新京报》报道,药品、医疗、酒、医疗器械等广告里,不应出现儿童形象,食品广告不应怂恿儿童过量食用。14日,中国广告协会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呼吁清理规范广告中不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现象,并透露正在组织制定有关儿童广告的自律规则,有望年内出台。

(二)电视广告中低俗暴力的画面和声音符号,对儿童造成的伤害虽然不如现实中的伤害来得直接,但影响往往是更为深层次,更为持久长远。倘若我们多一些对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净化电视广告,尽力消除所有电视广告中符号暴力对儿童的伤害,而不是仅仅靠呼吁来制止。 (2009年3月16日 《齐鲁晚报》)

15.用一句话来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内容。 (3分)

16.你对以上现象有何好的建议?请分条阐述。(10分)

15.规范电视广告,保护儿童心灵。

16.

要点:①电视应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保护儿童心灵的职责,相关部门应立法并予以监督。

②对电视制作部门及广告制作部门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予以制裁。  

③消除电视广告中符号暴力对儿童的伤害不仅需要外因,更要从内因开始,即摒弃人们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解析】

1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述题,其答题的思路是观点+阐述,内容只要言之成理,持不同意见亦可。观点2分,能说出2点充分的理由4分,表达流畅、语句通顺1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请从荆轲、巴金以及杜甫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语意连贯,内容充实;不少于60字。(4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60

【示例】巴金以洋洋万言《随想录》,注视着并未磨灭的血痕,直指过去的__历史,直指自己灵魂的最深处,唤醒人们沉睡的良知,这难道不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世纪老人留给未来最好的财富吗?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明确要求:排比和反问的修辞,字数不能少于60。内容要照应直视“惨淡的人生与淋漓的鲜血”。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写探春理家,作者给探春、宝钗冠以“敏探春”“时宝钗”的称号,请说明“敏”和“时”的含义及具体表现。(4分)

 “敏”赞探春之机敏,“时”言宝钗之合时(2分)。探春:目光敏锐,洞察贾府隐患;行事敏捷,处事干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贾府的问题(1分)。宝钗:对探春的改革措施适时作了补充,让那些妈妈们能贴补自己,得些好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在《红楼梦》原著第五十五、五十六回里,有一出“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所谓“兴利除弊”,实际上就是“开源”与“节流”并举。她善于学习,以身作则,大公无私,勤于职守,严格监督。……因而里外下人都暗中抱怨说:“刚刚的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事实说明,探春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探春是一个智者、勇者,她以自己的“改革”展示了那个时代闺阁精英的风采。她向世人证明了那个时代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一种能够提供发挥才干机遇的崭新制度!所以曹雪芹在“探春”前冠以“敏”字,也显示了曹雪芹对女性的尊重。“时宝钗”用词十分精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时”可以指“随分从时”,也可以指“等待时机”,用来概括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是再合适不过,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考点: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