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严格执行政策,再次明确防止不得恶性抢夺生源。 B:站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__把握全局、审时度势,做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C:国内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大批量进口国外的奶粉再还原成牛奶,致使国内的鲜奶收购价格下降。 D:果业部门将重点支持引导果农成立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合作社,提高生产与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
19、目前高中生带手机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一现象,请你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至少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
19、赞成者说:高中生带手机可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增进亲情、友谊,可以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
质疑者说:难道与家长的联系一定要用手机吗?难道增进亲情友谊没有其他的手段?难道沟通、交流、合作没有更好的方式?
16.呼格案引人注目。阅读此案最新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9月20日消息,因涉及冯志明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及赛罕分局的多名警官接受调查。2014年12月,时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被带走接受调查。1996年,“呼格”案后,包括冯志明在内多位警官,因“迅速破获大案”获集体二等功。
(1)请你为此新闻拟写标题。15字以内。(3分)
(2)时隔多年,呼格案被爆办案错误,无罪的人却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此,你有什么感想?(2分)
16.( 1)因“呼格”案多名官员升官与被带走(3分) (2)围绕法制、办案程序、公平、生命等角度来写,合理即可。(2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00字左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答案示例: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对外国人民的祝福;二、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三、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22.结合本段文字,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针对儿童的“爱国教育”中,人们常常将“爱国”变成响亮却空洞的口号,使它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他说道:“要使‘祖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认真研究儿童心理,将爱国教育融合在审美教育中(后一句写成“使爱国教育具有审美性”“使爱国教育拥有美感”亦可)。(4分,1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下面是关于围棋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陈述将围棋纳入亚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65字。(4分)
围棋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与中亚细亚有了文化交流,其中就包括围棋的交流。
围棋被喻为黑白世界,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智力游戏。围棋自身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使其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颗璀璨的东方文化的明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围棋》教材,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围棋做了一整套的教学设计,围棋成为青少年继承祖国文化传统的优秀项目。
围棋由于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答:
18.围棋是亚洲历史悠久的一种棋戏,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融科学、艺术和竞技于一体,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19.根据下面材料,归纳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限两条),并结合材料举例说明。(4分)
材料:①奇葩:本意是珍奇的花朵,也喻指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现喻指离奇、怪异、常人难以理解的人或事,多带调侃或讽刺意味。
②创一代:指那些出身并没有什么优势,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而取得了事业的成就、财富的丰收,同时还获得了大众认可的人群。这个词的出现是为了与“富二代”形成对比。
③逆袭:原是日本语里指动漫中一反常态的攻击行为的一个词,相当于汉语的“反击”。现一般用指本身应该失败,但最终取得成功的行为。
④土豪:原指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地主阶级,与“劣绅”并列;现借指有金钱无文化的人,含调侃意味。
⑤我也是醉了:本是武汉话,表达一种无奈、郁闷、无语的情绪。2014年在网络上非常流行,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和无力吐槽。多可与无语、无法理解、无力吐槽换用。
①旧词新用,如“奇葩”“土豪”等。②仿照旧词,如“创一代”等。③借用外词或方言,如“逆袭”“我也是醉了”等。(4分,每点2分,任答出两种即可;只答对途径或示例不正确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把句子中修饰、限制的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它主要考察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就本题来看,要求归纳的是新词产生的“途径”,切入点是词语解读的内容和形式与以前有何特殊之处,以及它们的出处;然后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加以概括即可。根据以上特点可以概括归纳:①旧词新用,如“奇葩”“土豪”等。②仿照旧词,如“创一代”等。③借用外词或方言,如“逆袭”“我也是醉了”等。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用简明的文字对下述事实加以点评,不超过20字。(4分)
近年来,各省高考分数一旦公布,名校间一场明争暗斗的“生源争夺战”随即展开。很多高校纷纷派出招生小组入驻各地,争夺高分考生。
①求贤若渴,无可厚非。②唯分数论英雄,凸显评价标准单一的无奈。③法制不够健全的背景下,分数或许是唯一公平的标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要求,透过材料表象,揭示材料本质,从名校争夺生源,可知各高校对人才的渴望,从争夺高分考生,可以看出选才的标准是唯分数论。从“明争暗斗”可以看出目前招生制度不健全。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对于此类点评题,既要写出材料反映的客观表象,又要揭示材料隐藏的本质内涵,点评要全面、客观,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贬低。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在两处横线处填写适当的语句。要求:符合所给情境,能给人以启示。(4分)
一只鸟儿在空中飞翔。一片羽毛想:“抛弃这笨重的家伙,我独自飞起来,不是可以飞得更高远吗?”于是羽毛挣脱了鸟的翅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解脱和轻松;然而此时此刻,无论它怎么用力,也飞不起来。
羽毛不知道,自己只有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飞得高远;
羽毛不知道,自己只有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飞得高远。
示例:承受一定的重量;(2分)依靠集体的力量。(2分)(所写句子合乎要求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要从原文段出发,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总结。从所给文段看,一片羽毛想单独飞行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嫌鸟儿太重,一个是嫌众多的羽毛在一起受牵制,这也恰恰就是这片羽毛飞不起来的原因,从这两点出发,就可以总结出答案应是“承受重量”和“要依靠集体”之类的内容。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