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1949年新中国制宪机关“是一个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由若干阶级构成的混合主体”。此观点实际上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确立 C:工人阶级是人民政协的主体 D:新民主主义国家性质的特征

对中国饮食器具的研究,实际上是研究中国的()

中国除了存在东部和中、西部发展差异以外,实际上还存在南北发展差异。

中国农历实际上是()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今天的中国社会,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在相互作用,使得社会阶层的分化实际上是更加严重了。

由于分配差距持续拉大,中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战略,实际上是中国()

A:自立于世界 B:融入世界 C:领先世界 D:领导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格尔(1770—1831 德国近代哲学家)认为中国为旧落后的化身,认为中国社已经丧失民族发展的动力,中国实际上没有历史,只有王朝的循环发展。

福兰阁(1863—1946 德国汉学家)认为,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直都停滞的民族,中国文化也不是非常陈旧的而是继续发展,“问题是我们要发现它,并且证明它”。福兰阁把中国文化圈比喻成宇宙中的一个巨大星团,它对于渺小的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好像一直是静止不动的,但在实际上它是一直不停地运动着。

——摘编自黄怡容的《福兰阁的中国史观述论》(《史学月刊》2012年第四期)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发展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d5e3cac82bb0719.jpg]观点:近代中国发展非停滞论。

理由:自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中国发生巨变。首先,随着西方列强入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其次,洋务运动兴起,中国开始近代化;第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发生,中国制度层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之,近代中国正逐步步入近代国家行列。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因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购买大量的外国商品导致白银外流 C:放弃海禁政策,重视海外贸易 D:实际上主导着全球化的进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