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记 句 容 叟 袁 枚

舟过燕子矾,泊古寺,有叟训数僧。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于道者也。”询其姓,曰赵,句容人。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誓不娶,年十九,母亡。

慕茅山三洞为神仙居,绝欲得之,仡然从三人而行,裹粮趋洞所。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二人者秉烛继之。蝙蝠哑哑万数,如大片黑云来扑火,火灭。其一毒虺,长三四尺,狂走有声。三人苦畏,联衣带行山根,触顶碍眉,石乳雨下,讫不得住。又五六里,得坦穴,闻钟磬鸣,大喜奔之,石罅水所为。望如黑海,昏雾杳藐,波浪大作,不可穷也。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从原径返,行且卧,迷无所复。闻人声如天外呼者,则三人之戚友具麦饭纸钱号于洞口也。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叟归,学茹气呼吸法,于三人中最为长年,卒衰废,与他老人同。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自悔空然慕道,几死穴中。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1.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孕之即不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 茹:吃。

B.二人者烛继之 秉:持。

C.石乳雨下,不得住 讫:竞,终。

D.(叟)于三人中最长年,衰废 卒:死亡。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说老翁“累于道”的一项是 ( )

①母孕之即不茹荤,九岁齿决肉呕,遂绝之 ②洞冥然黑,人倒卧作蛇行以进

③叟先入,堕水,幸浅,无所伤 ④灯尽灭,且饥,为是悛而止

⑤叟归,学茹气呼吸法 ⑥无所名一钱,乃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得道成仙,白日飞升,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凡夫俗子为之向往并付诸行动,然而最终结果往往是水中捞月,枉费心血。本文中的句容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B.老翁面貌清癯古朴,正在古寺中训导几个年轻的僧人,似和传说中得道真人十分相似,然而答复却出人意料,他是“累于道者也”,文意顿显跌宕,勾起下面一段对老翁年轻时寻仙探洞经历的描述。

C.对老翁年轻时求仙探洞的一段经历的描述,起伏曲折,令人回味。起先是年轻人的血性壮勇,接着是遇险而不顾,有了“苦畏”心理仍然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后来“闻钟磐鸣”却与神仙失之交臂,充满失望和后悔地出得洞来。这一段经历没有幸运只有辛酸。

D.结尾处写老翁求仙不成,终于“衰废”,与凡人无异,又因不名一钱,只得“教小僧丐食饮以卒日”,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绾合自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牵以绳,三人同上,见青天如得故物,人间已三昼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嗣后有扼腕而道神仙者以翁为妄言,非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卒:终究。)

2.B (①⑤⑥与老翁求道仙而遇险无关。)

3.C(老翁年轻时求仙探洞的经历中没有所谓与神仙失之交臂的情节;钟磬鸣处是一片“黑海”,没有神仙的踪影。)

4.(1)我(上前)行礼并问他说:“老人家该是得道之人吧?”

(2)三人拉着(亲友)牵引他们的绳索相继出得洞来,见到青天如同见到多年前的老朋友,原来洞外已经三个昼夜了。

(3)后来竟还有人慷慨激昂地坚称有道有仙,认为老翁讲述的是假话,这种人真错极了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沛公已骈,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D.项伯杀人,臣

2.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竖子不足与谋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1.D(D句与例句都是使动用法。A句是名词作状语。B句是名词作动词。C句是名词作状语。)

2.B(B句与例句都是表修饰的连词。A句表转折的连词。C句并列的连词。D句表顺承的连词。)

3.A(A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BCD都是判断句。)

4.①太子与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行。

②现在情况紧急却来向你求助,这是我的过错。

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④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不了解别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调查揭发)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辩,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辩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之,命驿召雄飞至 然:认为……正确

B.十六年,御史中丞 拜:授与官职

C.忽辛遂伏 辜:罪

D.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其节 易:交换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 行省江淮,恐不所容

B.欲勿予,即患秦兵来 遂降轻刑

C.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诏趣召之,见便殿

D.为国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上老臣廉,故赐臣

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干的一组是 (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B.阿合马专权时间长,他卖官枉法,朝廷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就都降级。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其中一个叫宰执的人曾经收受过他家的钱物,而张雄飞也单独收过财物。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杀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辩白。

5.将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

②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

③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

1.选D项(易:改变)

2.选C项(介词,在)

A项(语气助词;被)B项(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3.选C项 (②是罗英对张雄飞的赏识之语。③是从忽辛口中表明张雄飞的清廉。⑥是皇帝采纳张雄飞不随意赦免犯人的意见。)

4.选C项  “历”是“逐一”的意思,忽辛说审问他的官员都收受过他家的财物。张雄飞没有收受财物。

5.①至元二年,廉希宪向世祖推荐他,世祖召见他,他陈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

②大规模狩猎之后才能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你的话是正确的。

③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向世祖推荐他,世祖召见他,他陈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他调查揭发各种弊端,全部清除它们。帝问处士罗英,谁是可重用的人,罗英回答说:“张雄飞真正才是能辅助您的人才。”帝认为罗英的话是对的,令驿吏接雄飞来。

至元十六年,任命张雄飞为御史中丞,管理御史台的事务。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检查江淮一带的事务,担心不被张雄飞所容纳,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还没去,阿合马死了,朝中大臣都因犯罪离职。世祖任命张雄飞担任参知政事,阿合马专权的时间很久,他卖官枉法,朝中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于是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都降级。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一起审问,忽辛一个个地指着审问的官员说:“你曾经收受了我家的钱物,怎么能审问我!”张雄飞说:“我曾接受过你家的钱物没有?”忽辛说:“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张雄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可以审问你了。”忽辛于是认罪。二十一年春,世祖和大臣们讨论要大赦天下,张雄飞规劝说:“古人说:没有赦免罪犯的国家,它的刑法一定是公平的。所以赦免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政策啊.圣明的君主执政,怎么能多次赦免犯人!”世祖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告诉雄飞说:“大规模狩猎之后才能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你的话是正确的。我现在听从你的建议。”于是下发只给犯罪的人减轻刑法的诏书。

张雄飞为官刚直廉洁谨慎,始终不改他的节操。曾经在中书省办理公务时,世祖派使者急速叫他,在便殿见他,对张雄飞说:“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可以说是真正廉洁的人了。听说你非常贫困,现在我特意赏你白银二千五百两、钱二千五百贯。”张雄飞拜谢,即将出去时,世祖又下令再赏赐黄金五十两和金酒器。张雄飞接受了世祖的赏赐,封存做上记号,收藏在家中。后来,阿合马的同党因张雄飞被停职,到中书省请求追回世祖赏赐给他的财物,裕宗在东宫听说这件事,命令参政温迪罕告诉丞相安童说:“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塔即古阿散请求检查核实张雄飞过去在中书省任上的财务,重新起用阿合马的余党,最终假借皇帝的命令追查并没收皇帝赏赐给他的财物。塔即古阿散等人不久因犯罪被杀,世祖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可能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中书省左丞耶律老哥劝张雄飞到伯颜那里为自己讲明情况,张雄飞说:“皇帝因为我廉洁,所以才赏赐我,但是,我没敢随便使用这些东西并封存做好标记来等待的原因,正是料到有今天,又何必自己去说呢?”

二十一年,卢世荣因善于阿谀被重用,张雄飞和许多官员同时被罢免。

二十三年,起用担任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判决疑案,清除奸恶贪婪之人,清廉的风俗盛行。死在官任上。

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王还柱走 ②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③常身翼蔽沛公 ④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下列划线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但欲求死,不复利害

A:群臣怪之,荆轲笑武阳 B:三岁贯女,莫我肯 C:计不知所出耳 D: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C:籍何以至此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下列句中划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备他盗之被他盗出入与非常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而为歌曰。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沛公霸上。 ④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之。

A:①②⑤/③④/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②⑥/③④⑤/① D:①③④/②⑤/⑥

下列各句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妇女无所幸”中“幸”是指封建君主对妇妾的宠爱,与“故幸来告良”中的“幸”用法相同。 B:“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秋毫”为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近”为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之意。 C:“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窃”为副词,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为”音wéi,动词,意为“认为”。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为拜两次,是古代隆重的礼节。“足下”是对人的尊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