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起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2005年12月,第十届全国__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A:《关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C:《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 D:《关于免除农业税的若干惠农政策》

普通的中国农民王三妮为纪念2006年1月1日中国取消(),自筹资金铸造的鼎,其名为“告别田赋鼎”。

A:农业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印花税

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特别关注农民问题。建国以来农民待遇的变化是( )

A:土地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包产到户——免除农业税 B: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包产到户——免除农业税 C: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免除农业税——包产到户 D:土地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免除农业税——包产到户

问题探究(16分)

注重探究,在探究中拓展思维,提高认识,增强能力,是信息时代学习的突出特征。让我们利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认真的探究,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风采。

⑴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__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__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

——《__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2005年岁末,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法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免除农业税的惠农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让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

……这是中国农村面貌即将迎来新一轮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国家信息中心学者徐宏源说,“这势必会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宋振远、邹声文、张旭东《划时代的决定——写在废止农业税条例之日》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党和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3分)

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__在农村采取的什么土地政策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这一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效果?(3)

③根据材料二,指出2005年国家在农业方面又制定了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3分)

④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党和政府制定农业、农村、农民政策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1)①农民人口众多;农村稳定了,政局才能稳定;农民富裕了,国家才会富裕。

(3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②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1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分)

③政策;免除农业税。(1分)意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将进一步改变农村的面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

④着眼点:让农民生活富裕。(1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B:我国已经具备相关能力和条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攻克探月技术难关,实现探月技术突破,不会出现颠覆性的技术。 C: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是否取消,全国__已经表决决定了,这意味着从2006年1月1日起,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农业税。 D:目前,美国国防部的情报部门负责人声称向朝鲜的试射“高度重视”,正在紧急搜集情报,以判断朝鲜在导弹方面的真正实力。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k.&s~5*u

A: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B:我国已经具备相关能力和条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攻克探月技术难关,实现探月技术突破,不会出现颠覆性的技术。 C: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是否取消,全国__已经表决决定了,这意味着从2006年1月1日起,九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农业税。 D:目前,美国国防部的情报部门负责人声称向朝鲜的试射“高度重视”,正在紧急搜集情报,以判断朝鲜在导弹方面的真正实力。

国家决定,2006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改变两千多年来农民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农民轻装前行。我国取消农民各种负担的目的在于

A: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农村经济 B:放弃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作用 C: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 )

A:近一千年 B:一千五百多年 C:近二千年 D:二千多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