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从你校借来的考试大纲,正在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上次从你校借来的考试大纲,我们正在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我们正在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明和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常见的情景.让你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到地上 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漂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一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的滑动着

郝家角到碛塄共有10千米,孙老师开车从郝家角出发到碛塄,速度为55千米/时;同学们同时从碛塄出发到郝家角,速度是5千米/时.几分钟后相遇?

解:10÷(55+5)×60

=10÷60×60

=10(分钟)

答:10分钟后相遇.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离校20千米的国家博物馆进行实践教育活动,同学们统一从学校乘车前往.小明在去学校的途中遇上堵车,比同学们晚15分钟从学校出发,由他的家长开车沿相同路线送小明赶往国家博物馆,结果小明和同学们同时到达.已知小明的速度是同学们的速度的2倍,求同学们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同学们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小明的速度为2x千米/时,根据题意可得,同样走20千米的路程,小明比同学们少用15分钟,据此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设同学们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小明的速度为2x千米/时,15分钟=小时.

由题意得,=+,

解得:x=40,

经检验:x=40是所列方程的解,并且符合题意.

答:同学们的速度为40千米/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

下列事件中必然会发生的是(  )

A:明天会下雨 B: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 C: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走出教室 D:在装有6个白球,4个红球的口袋中,摸不到黑球

下列事件中必然会发生的是(  )

A:明天会下雨 B: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 C: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走出教室 D:在只装有6个白球和4个红球的口袋中,摸不到黑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晚,班主任找班长谈班里迟到现象很严重的问题,为这事他伤透了脑筋。 B:《2006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正在进行打印,明天就会发到同学们手中。 C:三年来,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家乡为了让他顺利求学而省吃俭用的父母。 D:语文老师为调动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发言的积极性,绞尽脑汁地增强课堂趣味性。

2010年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09中国汽车累计产销突破1300万辆,同比增长创历史最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某校高一(1)班几位同学以“汽车消费与社会发展”作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我来参与〕

同学们上网查询信息了解到,目前有55%的人认为汽车消费有利于社会发展,45%的人认为汽车消费不利于社会发展。同学们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执和讨论。

(1)同学们的热烈的争执和讨论可以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帮助。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同学们有哪些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问题讨论〕

同学们收集信息了解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作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国务院从2009年初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的措施:出台《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税,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实施汽车下乡补贴政策等等。

(2)请你简要谈谈国务院上述措施的《政治生活》依据。

〔放眼未来〕

同学们在参加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还了解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拥有汽车的数量还会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3)请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为解决这个问题从人大、政府、公民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1)①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②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4分)

(2)我国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分)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2分)

(3)人大要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1分)

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分)

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