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复交谈判时谈到钓鱼岛问题。日本首相说:“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贵方对尖阁列岛(钓鱼岛)的态度如何?”__来__说:“这个问题我这次不想谈,现在谈没有好处。”田中说:“好!不再谈了,以后再说。”这说明()
A:钓鱼岛自古是中国领土 B:钓鱼岛存在领土主权争议 C:日本坚持钓鱼岛的主权 D:钓鱼岛地区可以共同开发
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准确的一项是( ) 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9月11日至12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长罗照辉大使在北京应约与来华工作访问的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杉山晋辅就当前中日关系举行磋商。 罗照辉全面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要求日方立即撤销所谓“购岛”的错误决定。 罗照辉强调,中方决不承认日方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和所谓“实际控制”,决不容忍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日方必须立即纠正错误,回到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目前,钓鱼岛事件已经影响到中日民间和经贸往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完全是日方一手造成,中方希望日本方面改变他们的错误行动,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
A:中日就两国关系举行磋商。 B:中方不承认日方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C:中方要求日方立即撤销“购买”钓鱼岛的决定。 D:钓鱼岛事件已经影响到中日民间和经贸往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在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B: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C: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D:“你幸福吗?”,这个简单的问句背后蕴含着一个普通中国人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感受,深入地引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思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各级政府要完善公务消费、预算编制和审计、绩效考核以及监督问责等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切实遏制公款消费的各种违纪违规现象。 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国人热议的“例外”服饰在借“__效应”拓展市场后,国货品牌自身应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其当务之急是树立自身形象。 D: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回到通过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近段时间,中日有关钓鱼岛问题再次升级,对此,中国对日本予以严厉谴责,日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措施都是非法、无效的,日方必须认清错误,回到和平谈判的轨道上。中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中国外交部也已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结合材料从“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说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分)
①主权作为国家统一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钓鱼岛自古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党国家利益受到外国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我国政府希望通过外交解决钓鱼岛事件。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认为钓鱼岛问题的解决希望回归到和平谈判的轨道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和措施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我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是为了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和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回答主权的重要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我国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展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考点:本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主权的重要性等知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发表的《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强调,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行为完全是非法、无效的。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材料二 针对日本政府的 “购岛”行径,我国西安、青岛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但也出现了打砸日系车4S店和日系汽车、日式餐厅等不理性行为。对此,专家指出,“抵制日货”多是不买日本品牌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日本品牌的产品在我国制造,抵制日本货虽然会让日本在华企业利益受损,但也会损害日资企业雇佣的中国员工的利益,日资企业为中国社会缴纳税金等公共贡献也会受损,进而损害我国经济的发展。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一加以分析说明。(12分)
(2)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材料二中民众对钓鱼岛事件的强烈反应。(8分)
【答案】
(1)①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我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辩驳的主权。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侵犯了我国对钓鱼岛的管辖权,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3分)
②针对日本的“购岛”行径,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进行谴责,并要求日方立即停止这一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是我国政府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3分)
③中国政府要求通过谈判解决钓鱼岛纷争,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3分)
④中国政府在维护钓鱼岛领土主权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立场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为基本目标,要求通过谈判解决钓鱼岛争议,表明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3分)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①我国公民享有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是公民行使权利的表现。②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保钓示威行动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③遵守__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部分民众的打砸行为是非法的。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部分民众的打砸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行为主体的行为。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材料中各行为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本题材料中“日本政府的‘购岛’行径”体现了侵犯我国主权;“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购岛’行为进行谴责”体现了我国政府坚定地维护我国主权及国家利益,也体现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2)本题要求学生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民众对钓鱼岛事件的强烈反应。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分析,把材料中的行为进行分类。学生答题既要看到民众的保钓示威行动是公民爱国的体现,是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也要看到部分民众的打砸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不理智的行为。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竞争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形式 ④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十分重要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①④
针对日本政府非法购买我国钓鱼岛问题,我国政府多次发表声明,要求日方纠正错误决定,回到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包括加强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执法,宣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等一系列反制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②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与冲突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提交联合国裁决是解决钓鱼岛纠纷的明智之举⑤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③⑤
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坚持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护主权,从维护亚洲和平与稳定的角度出发,要求日本重新回到谈判的轨道上来。这表明 ( ) ①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②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中日复交谈判时谈到钓鱼岛问题。日本首相说:“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一下贵方对尖阁列岛(钓鱼岛)的态度如何?”__来__说:“这个问题我这次不想谈,现在谈没有好处。”田中说:“好!不再谈了,以后再说。”这说明( )
A:钓鱼岛自古是中国领土 B:钓鱼岛存在领土主权争议 C:日本坚持钓鱼岛的主权 D:钓鱼岛地区可以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