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①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②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③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④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阃外:统兵在外。②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③乱头养望: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④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终日敛膝坐( ) (2) 引接远( )

(3) 至于众人( ) (4) 有馈者(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大禹圣者,惜光阴 ②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

B.①诸参佐或谈戏废事者 ②又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C.①木屑竹头悉令举掌之 ②桓温伐蜀

D.①吏将加鞭扑 ②切厉诃辱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4.陶侃身处晋代,但是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反对 ;反对

5.联系全文,概括陶侃的性格特点。

1.(1)危:端正 (2)疏:关系不亲密 (3)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4)奉:进献

2.D(A①竟、却②就;B①因②用;C①和②等到;D都是表承接的连词)

3.(1)活着的时候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

  (2)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

4.反对思想浮华的老庄哲学;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

5.勤于政务,廉洁自奉;珍时惜物,鼓励劳作。

【译文】陶侃性情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喜好品评人物。整天严肃端坐处理政事。他统兵在外,事情头绪很多,但没有一件遗忘疏漏;远近所来书信公文,没有不亲笔回信的,下笔如流,笔无停滞。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等待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年是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很多手下人有时因为谈论趣事而贻误政事,他就命令收缴他们的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并对将官处以鞭打,还说:“赌博是放猪的奴仆的游戏,《老子》、《庄子》内容浮华,讲的不是先王合乎礼法的言论,不能那么做。君子应当衣冠严整,要有威仪,怎么能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并自认为前途远大呢?”有人送礼时,他一定要问其所来何处。如果是劳动所得,即使礼轻他也很高兴,并加倍赏赐;如果是非法所得,则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有一次外出,看见一个人拿一束未熟的稻谷,陶侃问:“你拿他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就随意拿来。”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命人将他抓来鞭打。这样,百姓勤于农时,家中充足。造船时,陶侃命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集起来,人们都不明白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积雪消融,厅堂前被雪水弄湿,于是用木屑铺洒地面。等到桓温伐蜀的时候,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做钉装船。陶侃治理细密,都像这样。

阅读《陈情表》一文,回答1—5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__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3.根据文章的思路,简析李密行文中 “陈情”与“明理”的关系。

4.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李密请求 ,其理由是“ ”。

5.本文以四字句为主,而又穿插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它们在表达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1.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

2.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或者:请求晋武帝允许自己先在家中尽孝祖母,暂不做官)。

3.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俩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接着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4.先尽孝后尽忠。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

5.提示:举例正确,分析表达情感的作用,语言组织。

例:“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__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合沅、湘,北汉、沔   合:汇合

B.其庐之西南为亭       即:就,就着

C.南北百里,东西一      舍:房舍,房屋

D.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   披:敞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从许

B.①今乃得玩几席之上

②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①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所以游目骋怀

D.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

②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描述“快哉亭”可以观赏江流胜景,并说明“快哉亭”得名的缘起,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风”之不同的看法,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翻译本文中及学过课文中的句子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1.C   舍,三十里

2.D   在;A  相互/你  B  代“胜景”/主谓间,取独;C 表原因/用来

3.A    第一段没有议论。

4.翻译:(1)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

(2)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听了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伤心哭泣。

(3)抬头纵观广阔的天地,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

[参考译文] 

长江从西陵峡流出,开始进入平旷的原野,于是江流奔放浩大。在南面汇合了沅水与湘水,在北面汇合了汉水与沔水,水势越益盛大。江水流到赤壁之下,浸润灌注着大片土地,犹如__无极。清河张梦得君贬官后居住在齐安,就着他住宅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览观江水浩瀚的胜景。我的长兄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临亭四望,可看到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江面波涛起伏,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散云消。白天则有船只在眼前出没,夜间则有鱼龙在身下悲鸣。景色瞬息万变,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令人不能长久的观赏。如今却可以在亭中凭几而坐,尽情赏玩,一抬眼便可看个够了。向西遥望武昌一带的群山,山陵起伏蜿蜒,草木成行成列,当雾霭消散,太阳升起的时候,远处渔人、樵夫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将亭子命名为“快哉”的缘故吧。至于那长长的沙洲沿岸,旧时城郭的废墟,曹操、孙权曾经窥视谋夺,周瑜、陆逊曾经率兵驰骋。缅怀轰轰烈烈的往事,远眺宛然在目的遗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同游兰台宫,有一阵清风飒飒吹来。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道:“痛快啊,这阵风!这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啊!”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谏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遇时、不遇时的不同。楚王之所以感到快乐,百姓之所以感到忧愁,这是人本身处境的不同,与风有什么关系呢?

世人生活在世间,假如他心中不坦然自乐,那么到哪里不都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吗?假如他达观坦荡,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到哪里不会感到快乐呢?如今,张梦得君不把贬官当作忧患,利用办理公务的余暇,在山水之间纵情游玩,这表明他的心胸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令用蓬草编门,用破瓮作窗,他生活其中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濯,览观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感受美好的景色,以求得舒心快意呢!如果不是这样,峰峦连绵,沟壑幽绝,森林成片,古木参天,清风回旋其间,明月当空朗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人们悲伤憔悴而感到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令人畅快的呢?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2)不知东方之既白 (3)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4)耳得之而成色,目遇之而成色 (5)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6)不能喻之于怀

A:(1)(2)|(3)(4)(6)|(5) B:(1)(2)|(3)|(5)|(4)(6) C:(1)(2)(5)|(4)(3)(6) D:(1)(2)|(4)(3)|(5)(6)

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死生亦大矣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客有吹洞箫者 C:又申之以揽茝 当其欣于所遇 D: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大王来何操

下列各组中不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芳菲菲其弥章 B:蒲苇纫如丝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世之内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D: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对下列加点字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2)可烧而之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 (4)侣鱼虾而麋鹿

A:(1)(2)相同,(3)(4)不同 B:(1)(2)相同,(3)(4)相同 C:(1)(2)不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

翻译下面句子

①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②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③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①恰逢事情被发觉,汉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

②赵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

③您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⑴项王军垓下 ⑵秦者秦也 ⑶项王乃复引兵而 ⑷后人哀之而不之 ⑸廊缦回,檐高啄 ⑹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⑺辞楼下殿,来于秦 ⑻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⑼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⑽梁君臣之首 ⑾吾兄之盛德而其嗣矣 ⑿吾女与汝女

A:⑴⑶⑹⑽ /⑵⑻⑾⑿ /⑷⑼ /⑸⑺ B:⑴⑶⑹⑺ /⑵⑻⑾⑿ /⑷⑼ /⑸⑽ C:⑴⑶⑹⑺⑽ /⑵⑻⑾⑿ /⑷⑼ /⑸ D:⑴⑵⑶ /⑷⑸⑺⑼ /⑹⑻⑽ /⑾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__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故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 同“仇”,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长毂八百乘霸诸侯 而此独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 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臣忠 竭诚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授以为相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__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__、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答: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答:

③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答:

1.C  2.C

3.A  4.B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②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

    ③贤能的人知道他(中行氏)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中行氏),不贤之人知道他(中行氏)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中行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