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 干:才能

B.耕以养弟妹 躬:亲自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至郡,恩惠之化 布:宣告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B.①④⑤

C.②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寺,谦开厅事以待之。

1. D          2. A          3. B

4.(1)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 

(2)有个彭城人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宝绘堂记-------(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儿戏害其国,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 角:较量

D.以其所有 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儿戏害其国 几捕系死

B.轻死生重于画 不患贫患不安

C.然人取去 君我呼入

D.譬之烟云过眼 不知东方既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B.其身

C.吾富贵而厚于书D.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 C     3. C      4.D

5.(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工诗善画,臧获亦解文墨。邑人陈孟贤者,陈五经继之子也。周少从之游,得其指授。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及长,书无所不览。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周筮《易》,得《遁》之九五,遂决意隐遁。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奉亲至孝。父殁,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询左右,乃画壁生也。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索饭,饭之而去。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母年九十九而终,周亦八十矣。又三年,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②铨曹:吏部官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应曰( ) (2)宽言其状(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父,或劝之仕B.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也D.万钟则下礼义而受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①周母故 ②而告成功

B.①饭之去 ②涵淡澎湃为此也

C.①评者谓明世第一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鱼肉

D.①人姓名 ②今智乃反不能及

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

(1)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2)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5.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1.(1)随便(2) 详细

2. B

3. C

4.(1) 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2) 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

5.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

6.沈周厌入官场,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1.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取未放之蕊之 ( ) (2)固知古人制字为不云 ( )

2.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因是桂的产地,自古以来就有名了。

B.因是桂的产地,古时就把桂作地名。

C.桂出产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地名。

D.桂出产的地方,古时候就是个名胜。

3.画浪线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概括壮的功用。(不超过12字)

5.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1.(1)使……干燥 (2)草率

2.B

3.先作比较说明桂叶的大小,再用数字介绍叶脉的数量,准确清晰地说明了桂叶的形状

4.桂能入药,又可食用。

5.这两句用近似对称的句式强调了桂枝、肉桂的特性及药用价值的不同,又用“必”和“多”等词语从程度上准确地说明了二者药用上的差异,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乘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独。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照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__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斥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衙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1.C   2.D   3.D

4.(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人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注}①屹屹:通“乞乞”,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绕带之色;③轻儇,轻垗,不庄重。④弟子员:县学的学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者 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也 戚:忧愁

C.县吏其意气 怪:责怪

D.见其斥人过 面:当面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1)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

 (2)自新就前往县衙代替哥哥(受责罚),而把它哥哥藏在别的地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徒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钦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孔,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肆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率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肆: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厌之也 益:渐渐

B.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若真儒也 鄙:品德低下

D.朝置酒 竟:真至……终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败而西,竟从汉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及项梁薛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贵也

C.谒者治礼,引次入殿门 文官丞相下陈东方

D.度吾能行为之 数十年,竟为秦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胸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赁当面阿谀得到信任和富贵

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B. ①③④C. ②⑤⑥D. 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叔孙通帮助朝迁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1—5 C A C B D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子《老子·七十七章》)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高 者 抑 之/下 者 举 之/有 馀 者 损 之/不 足 者 补之/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人 之 道 则 不 然/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唯 有 道 者/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功 成 而 不 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1.D    2.A   3.C

4 .(1)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2)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3)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2.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3.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1.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2.意气,辞句,学问。

3.刘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