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节选)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管治即交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在1997年6月30日这一天,英国米字旗在香港总共降下了 次,其中最后一次降下的具体时间是

2.第一段中的“紫荆花图案”指的是

3.加 的“日落”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时间概念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就是

4.画出文中交代背景材料的一个句子。

5.请概述上文所描述的三个主要场景。

6.简单分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深刻含义。(3分)

1.在1997年6月30日这一天,英国米字旗在香港总共降下了    3   次,其中最后一次降下的具体时间是  1997年6月30日最后一分钟      

2.第一段中的“紫荆花图案”指的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3.加      的“日落”除了表明具体时间时间概念外,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就是

 英国历史上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文中的“日落”双关含蓄地点明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终结了,如同夕阳西下。 

4.画出文中交代背景材料的一个句子。

5.请概述上文所描述的三个主要场景。

晚6时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子夜时分举行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巅尼亚”号离开香港。

6.简单分析“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的深刻含义。

“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和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尼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实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夏季,当乌苏里江上旭日冉冉升起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上的边防战士可能正在( )

A:黑夜巡逻 B:观赏日落景观 C:收看午间新闻 D:参加早晨升旗仪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洗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只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告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生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2.作者为什么将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如当年的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作出你的评析。

3.结尾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作用?

4.在这则新闻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与对历史的回顾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1.标题包含表层和深层两重含义。一方面,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2.英国曾经占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终于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作者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十分恰切。

3.当年的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并掠走香港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句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提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4.对现实场景的描述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处对历史的回顾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比如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而写到眼前的英国降旗仪式,则联想到英国殖民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历史的回顾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表达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的历史深感,从而更能使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B: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副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C: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既使在她们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 D:一些幸存者纂写的回忆录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志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正确的一项( )

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抑郁(yī yuè)的年华。 B:停泊(pō)在港湾中的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C: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晨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蓑草(shuāi),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D:叶子底下是脉脉(mò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B: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C: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D:“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①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③4点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 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40 分, 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⑤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 的背景。

⑥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 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节选自《别了,不列颠尼亚》)

7.从新闻结构来看,选文第一段属于哪一部分?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2 分)

8.第⑤段中的“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是什么?这两件事物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9.“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7.导语部分。(1分)英国结束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或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港督乘“不列颠尼号”离开香港标志着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1 分)(意思对即可)

8.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花图。游轮象征将要结束、远去的英国政府对香港的统治,紫荆花图案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分)

9.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将结束,一切将成为历史,就像港督府一样成为历史。(3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回答第一问,注意思考新闻的有关知识,一般而言,新闻的第一段都是导语部分;至于概括段意,则需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注意结合文本中“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注意根据文本内容,联系“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 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在蒙蒙细雨中”;“此时,雨越下越大”等写景语句穿插文中,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摹客观现实,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B:渲染环境氛围,刻意营造现场环境。 C:借助现场景物寓含深意,揭示某些深层的东西。 D:烘托人物沉重复杂心理,并推动交接仪式进程。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B: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副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C: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既使在她们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 D: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志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