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因________所作的《游褒禅山记》而名扬海内外。

A:李白 B:王安石 C:欧阳修 D:杜牧

下列句子中的“以”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连词 表并列或递进 而、又、而且、并且)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表承接 而、或省去) C:作《师说》以贻之。《师说》(表目的 而、来、用来、以致) D: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示转折,而)

【穷】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阻塞不通,走投无路) B: 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走投无路) C: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不得志) D: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走到头,追究到底)

下列句子中活用不同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B: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险以远,则至者少。

此所以学者,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可以无悔也,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6)明道德之广崇, ,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3)而人之所罕至焉(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6)治乱之条贯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解析: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3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

山记》

3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

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3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3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5.《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欧阳

修·伶官传序》


解析: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险以远,则至者少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