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以”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B: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C:遂许先帝以驱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①c  ②b  ③f  ④d  ⑤f  ⑥a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A: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B: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然而” C: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D: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 朝过夕改,君子与①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②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③!其与④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

A:①动词,可译为赞许 B:② 动词,可译为给予 C:③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D:④其余,连词。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①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②权贵交,以③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④”之叹。

A: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B:①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C:②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D:③被发现。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①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②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③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④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权贵交,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之叹。

A: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B:②介词,可译为因 C:③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D:④介词,可译为从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若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书卷为伴,弃夷以①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②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③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④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A:①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B:②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C:③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D:④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译为“就”

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①是耶,其非耶?其②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③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④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A: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B: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C: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D:代词,可译为他们

下列句子中的“则”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连词 表承接) 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就、便、原来是) C: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连词,因此)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表转折、让步 可是、却)

下列句子中的“且”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河水清且浅。《迢迢牵牛星》(并列连词 又、并) B: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连词《赤壁之战》(递进连词 而且、况且)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让步连词 尚且) D: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鸿门宴》(让步连词 尚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