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治疗,在初期正气未衰而邪气较实时,以()为主;疟发多时,而正虚邪实者,以()为主;如发作已止而正气虚衰者,应予()。
祛邪截疟;扶正祛邪;扶正补虚
习惯认为前胡冬季采者质实而性濡,色白而多粉质,品质较佳。()
沥青砂浆和沥青混凝土用平板振动器振实时,开始压实温度应该为(),压实完毕的温度不应低于()。
150~160℃;110℃
对瓦斯抽采系统的瓦斯浓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实时监测,定期人工检测比对,泵站每()h至少1次,主干、支管及抽采钻场每周至少1次,根据实际测定情况对抽采系统进行及时调节。
进行记帐时, 要采
用实时处理, 每张凭证记
账一次。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若 择 源 于 泾 渭 之 流 按 辔 于 邪 正 之 路 亦 可 以 驭 文 采 矣 夫 铅 黛 所 以 饰 容 而 盼 倩 生 于 淑 姿 文 采 所 以 饰 言 而 辩 丽 本 于 情 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选自《文心雕龙·情采第三十一》)
20.《文心雕龙》是 (朝代) (作者)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2分)
21.什么是文学创作的宗旨?根据这段文字,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9.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 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20.南朝梁 刘勰
21.先讲究情理表达的真挚,然后再进行文辞的修饰。
【解析】
19.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择源于泾渭之流”与“按辔于邪正之路”,“铅黛所以饰容”与“文采所以饰言”,“盼倩生于淑姿”与“辩丽本于情性”皆是对称结构,据此就可以正确断句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
试题分析:本题可通读所给文段,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主旨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即可得到答案。本题所供文段主旨句是:“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意思是说“所以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文章的纬线,经线要端直之后纬线才能织上去,情理要确定之后文辞才能畅达:这就是写作的根本。”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研究体味《孝经》《老子》,就可以知道文采或朴质分别依附于人的性情;详细阅览《庄子》《韩非子》,就可以看见文辞和内容重于浮夸。如果能从源头上分清泾水和渭水的清浊,在驾驶上辨别偏邪和正确道路的方向,那也就可以驾驭文采了。铅粉和黛色是用来美化容颜的,可是顾盼倩美却来自自己美好的风姿;辞藻是用来美化言辞的,而文章的巧妙华丽却本源于性情的真挚。所以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文章的纬线,经线要端直之后纬线才能织上去,情理要确定之后文辞才能畅达:这就是写作的根本。
2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这段话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句话的含义是“(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可以根据固定句式“岂……乎”断开一处,然后再依据对称的句式断开“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最后再依据本文整体的句式特点断开其他几处。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③。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④,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⑤,凌冬不凋;并汾乔木⑥,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⑦,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 。
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法采药多在二、八月,只是因为此时采药者容易从芽、苗上加以辨识。
B.地势高低不同,植物的生长期也不同,有白乐天《游大林寺》诗句为证。
C.南方桃李冬天可结果,北方桃李夏天才发芽,这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
D.同一块地里的庄稼,施加的人力不同,其生长、成熟的早晚也各不相同。
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
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 。
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1】白居易(1分)
【小题2】C
【小题3】通过正反对比,点明“有宿根”药草和“无宿根”药草采集的良好时机(“须取无茎叶时采”、“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3分)
【小题4】(不同的)植物特性(或物性)(2分)
【小题5】指出古法采药固定月份的错误,提倡应根据植物不同入药部位和生长条件来确定采药时间。(3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③。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④,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⑤,凌冬不凋;并汾乔木⑥,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⑦,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_____
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法采药多在二、八月,只是因为此时采药者容易从芽、苗上加以辨识。
B.地势高低不同,植物的生长期也不同,有白乐天《游大林寺》诗句为证。
C.南方桃李冬天可结果,北方桃李夏天才发芽,这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
D.同一块地里的庄稼,施加的人力不同,其生长、成熟的早晚也各不相同。
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
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_________。
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1】白居易(1分)
【小题2】C(3分 )
【小题3】通过正反对比,点明“有宿根”药草和“无宿根”药草采集的良好时机(“须取无茎叶时采”、“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3分)
【小题4】(不同的)植物特性(或物性)(2分)
【小题5】指出古法采药固定月份的错误,提倡应根据植物不同入药部位和生长条件来确定采药时间。(3分)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