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的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B:莫如西归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例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A: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何为其然也?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1.文中画线句中“丧志”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龙伸房所以“丧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是
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
D.一语天然万亩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失意(或失望)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
2.画梅的方法技巧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
3 .A
翻译课内文言文句子。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何况我和您在江边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乘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举着葫芦做的酒杯(在这里)互相劝酒。把(自己像)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潴①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 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已也。"而同列依违,介独抗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 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 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梁适斥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
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①潴:水停聚处。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帖伏以去 顺从
B.峄怒,数驰檄按诘 诘责。
C.而同列依违 犹豫不决,模棱两可
D.进用冢司,岂应得预 计划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皆帖伏以去 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
B.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 请罢之而相富弼
C.却其奏不视 介论事是其职
D.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 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
①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②民以为利 ③遂劾宰相文彦博
④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 ⑤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⑥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A.①④⑥B.②③⑤C.③⑤⑥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介居官为民谋利,边界上塘水漫溢侵害农田,杨怀敏将要划田蓄洪,唐介则筑堤拦水,百姓都认为唐介办得好。
B.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突然让四个同党担任地方官的行为感动愤怒,于是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
C.从文中可以看出,朝廷中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
D.唐介的刚正无畏受到了梅尧臣、李师中的赞美,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
5.断句和翻译
(1)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潴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
②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1.D(预,干预)
2.A(A一是连词,表修饰;二是介词;B 连词,表顺承; C 代词,他的;D 连词,而且)
3.D(②写百姓得利;④写唐介被皇帝改迁;⑥写士大夫对唐介的敬仰。)
4.B("张尧佐突然让四个同党担任地方官的行为"的说法不对。见译文。)
5、(1)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潴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
(2)①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②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我被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当时辽使往来干道上,驿吏被辽使勒索以致无法维持生计,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不是规定所应该给的,一切都不给。(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靠近边界的池塘每年泛滥,毁坏了民田,宦官杨怀敏负责处理这件事,想要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水的地方,唐介(主持)筑了堤来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在德州当通判时,转运使崔峄拿府库里的绢配给百姓,但提高了价钱。唐介扣留文牒不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峄。崔峄发怒,屡次发公文责问唐介,唐介不为所动。不久果然不能实行。
(唐介)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又转任殿中待御史。张尧佐骤然之间被任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争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纠合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往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唐介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何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仁宗对他说:"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用这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现在重用张尧佐,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弼为宰相。又说谏官吴奎表里不一,看风行事。唐介的话都诚恳正直。 皇上大怒,推开他的奏疏不看,而且说要把他贬谪远方。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唐介上疏谈论大事是他的责任。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任用官员,她们怎么可参预呢?"当时文彦博在面前,唐介责问他说:"文彦博应当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文彦博拜倒在地,不住地谢罪,皇上更加愤怒。梁适呵斥唐介叫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连忙向前替唐介开脱。结果,唐介被贬到春州。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收回疏文,改贬英州,同时罢免了文彦博的宰相之职,吴奎也被贬京外。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优傒 优良B.竹肉相发 歌喉
C.茶铛旋煮 不久D.轿夫擎燎 火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类看之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 席其上
C.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一一簇拥而去。
D.以五类看之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真正赏月的一组是
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舣舟近岸”之“吾辈”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5.翻译和断句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译文: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译文:
(2)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选自《中庸》)
1.A (优:优伶,戏曲演员。)
2.B(A.介词,第一个“按照,根据”,第二个“因为”; B.都是代词“他(它)”,代第五类人(“断桥石磴”);C.第一个连词,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连词,表修饰。D. 第一个他们,代词;第二个解释为“那些”,代词。)
3.D( ⑤是指文人雅士,作者引为同调。)
4.B(错在“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一则作者生活在明晚清初,入清以后,写这样一篇追忆明末杭州风习的小品,勾画一幅人情世态,是怀有国破家亡的感伤的;二则亦表现了作者超然于市俗的散淡之趣。)
5.翻译和断句
(1)翻译:①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注意“逃嚣”“而”“作意”“之”的翻译)
②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注意“怖”“列”的翻译及倒装句式)
(2)断句:天下之达道五/ 所以行之者三/ 曰/ 君臣也/ 父子也/ 夫妇也/ 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 五者/ 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 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 或困而知之/ 及其知之/ 一也/ 或安而行之/ 或困而行之/ 或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 一也。
附:《西湖七月半》参考译文: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种类型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
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招呼问答,拉过来跟(他们)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妓到了,酒杯和棋子安置好了,乐器伴和着歌声开始了。天上的月色(变得更加)幽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天快亮了),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
《中庸》参考译文:天下所共同遵守的大道有五种,当其力行实践时则分为三种。我们说: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就是天下人所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能、仁爱、勇气这三种是人人所须具备的德行,当他实行时就是一个『诚』字。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结果都是一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③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⑧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阔:宽广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指心绪
C.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提挈:扶助
D.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殚:尽,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流水周于舍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
B. 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 ,
C. 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
D. 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译文:
(2)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
译文:
(3)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译文:
1.A(久远)
2.C(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A.如同,像;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B.副词,相当于“暂且”;副词,相当于“将”“将要”。D.介词,表示处所,可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3.B(“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有误,应为“表达了对元稹信任和关怀自己的感激”)
4.(1)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境呢!(或意译为:何况我处在这样的心境中呢!)
(2)不久前还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
(3)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
附参考译文:
四月十日夜,乐天对您诉说:
微之啊微之!见不到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收不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光,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如胶似漆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相聚,退后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白发满头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此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我收到您前年病重时写的一封短信,信上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一些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的情意,就是像这样的深厚啊!又看到您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油将尽,灯火将灭,映照得人影摇摇晃晃,在这样的夜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看着夜风吹着冷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是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大致谈谈我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至于家里的人,幸好都没有什么疾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还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有瘴气引发的疾病。湓江的鱼很肥美,江州的酒极醇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但只要酌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衣服,口中吃的食物,暂且还不用求助他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美妙绝伦,天下无双,非常喜爱,留连忘返。于是在这里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千余竿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爬满墙垣,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草堂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前往,动不动一位就是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了。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件写信告知您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下,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中的僧人,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上谷中传来猿猴的哀号和禽鸟的鸣叫。平生老朋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虑,此时突然产生。我被作诗的习惯牵动,写成了三韵六句诗:“回忆从前写好给你的书信的夜晚,是在天色欲明时的金銮殿后。今夜写好书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堂拂晓的孤灯前。虽然身似笼中的鸟、栏里的猿,但都还未死,不知人世问你我相见是在何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首。
文言文阅读
献帝西迁,巢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巢在门,倒屣迎之。粲 至 年 既 幼 弱 容 状 短 小 一 坐 尽 惊 邕 曰 此 王 公 孙 也 有 异 才 吾 不 如 也 吾 家 书 籍 文 章 尽 当 与 之 。
(选自《三国志·王粲传》)
1.请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2.(1)《三国志》是“前四史”之一,“前四史”的其他三部是 、 、 。
(2)请写出蔡邕爱惜人才的一个细节。
答: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电/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2.(1)《史记》、《汉书》、《后汉书》
(2)倒屣迎之(或“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